【明報專訊】在浙江杭州,有一名吳姓男子要求10歲女兒每天寫4篇作文,否則不准睡覺,有時甚至出手打罵女兒和上前勸阻的妻子。
面對丈夫的嚴厲教育,吳妻最終報警求助。
【明報專訊】「高考後離婚潮」近來上了媒體熱搜榜,熬了十多年才離婚的父母們,覺得這是顧全大局的用心良苦,孩子卻覺得是幼稚父母的蹩腳鬧劇。結、離婚本是平常,好聚好散也是尊重,可偏有不甘心的牽扯,讓失敗的婚姻催生出「不會再愛」的孩子,他們會成為「低婚率」、「無子化」社會的推手嗎?需用多少努力,才能重塑他們對婚姻的信仰等問題,仍待社會共同努力。
「高考後離婚」,顧名思義就是父母們本來已經走不下去了,為了不影響孩子考試而隱瞞拖延,甚至假裝幸福美滿,直到孩子高考結束。一家人高高興興送孩子進大學,轉身就去民政局辦離婚手續,這種突然轉變,十分詭異。
離婚不稀奇偽裝才可笑
現在中國離婚早已不是什麼敏感詞,全國第5及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近10年來,中國25至29歲年齡間的離婚率有顯著上升,而離婚的峰值年齡則由30至44歲向30至54歲不斷延伸。結婚1至5年的婚姻破裂率10年上升1.72%,結婚6至7年的離婚率則上升6.35%。
離婚不是問題,關鍵是離婚的理由和時機,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說,被「雞毛蒜皮瑣事」打敗的婚姻案例數,遠超過「第三者介入」,而一般重大節假日和中高考後,都會出現離婚的小波高峰。前者是家庭矛盾的集中爆發,後者基本就是「為了孩子」。
從心理的角度看,父母即使是相看兩厭,也會等孩子年紀大一些,心智成熟些,或度過幾個人生關鍵期後再談離婚,大多數離婚的夫妻雙方都是想要孩子,孩子被迫要在父親與母親中選擇,無論跟哪一邊都會感覺「背叛」,這種複雜、撕裂的情感經歷,會影響孩子一生。
要在孩子面前壓抑感情破裂的真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人精+戲精」,父母的那點偽裝反而顯得可笑,分H分房、冷嘲熱諷,孩子明明什麼都能察覺出來,還得小心翼翼配合父母。
「高考後離婚」的初衷也許是為了孩子,效果卻可能「害了孩子」,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考後才是孩子獨立人生的正式開始,初離家人、家鄉,什麼都還沒適應過來,一轉身父母就離婚了,高考即變成孩子的成人禮。
也許,大多數失敗的婚姻,都會催生一個「不會再愛」的孩子。他們對愛情和婚姻的憧憬與想像,都在父母或激烈或消極的對抗中消磨殆盡。更可悲的是,父母兩個人湊合在一起,用最冷漠的方式對待彼此,連對孩子的那分愛也跟茪@起削弱。算一算,從高考後到適婚年齡不過就是五、六年時間,這麼短的時間,並不足以支撐他們建立起成熟的婚姻愛情觀。不會再愛的孩子面對結婚這件事,顯然會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