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包括熱水腫、熱昏厥、熱衰竭及中暑等。
蕭粵中說,當中以熱水腫情G較輕微,散熱時微絲血管擴張,體內水分流向肢體的皮下組織,出現腫脹。如情G持續,會出現熱昏厥、熱衰竭,最嚴重者便是中暑。熱昏厥主因是皮膚血管擴張,加上缺水,導致血壓低而暈倒。「熱昏厥人士在降溫後會很快蘇醒,如病人情G許可,可飲些少水及補充電解質。」熱衰竭則會令患者頭暈、四肢乏力、惡心、頭痛、心跳快,體溫可能正常或偏高,甚至休克。
體溫升至40℃ 多重器官衰竭
最嚴重是中暑,身體散熱功能失效,不能排汗散熱,徵狀如皮膚乾、抽筋甚至昏迷。當患者體溫升高至攝氏40度,可能導致細胞無法負荷而死亡,出現多重器官衰竭,造成以下傷害:
心:心臟衰竭,影響泵血功能;心臟電流傳導系統亦受影響,引起心律不整
腎:急性腎衰竭,未能排出水分及廢物,體內鉀質過多,影響心臟功能,引起心律不整
肺:未能正常呼吸,雖然不停喘氣,但未能將空氣吸入肺部導致缺氧,對氣管疾病人士如哮喘患者影響更大
腦:神志不清,出現抽筋,嚴重甚至變成腦水腫,導致腦壓過高,腦幹受壓未能控制心血管及呼吸系統運作
肝:肝衰竭,影響製造凝血因子的功能,令血液難凝固
血液:紅血球消耗較平常快,導致急性貧血;另外血小板不足,血液較難凝固,傷口容易流血不止
肌肉:出現橫紋肌溶解症,釋放大量肌球蛋白,加重腎臟負擔
患者移至陰涼地方 灑水降溫
蕭粵中補充,當散熱功能失調時,身體出現的問題不一定會如方程式般,由熱水腫開始逐步變成中暑。「不少病人可能直接出現熱衰竭徵狀,如沒有及早降溫,可能惡化至中暑,因此要加倍留意自己身體狀G,一旦感到過熱不適,便要立即找陰涼地方休息及飲水降溫。」若能及早搶救降溫,各器官會陸續回復正常;但中暑死亡率約10%,不能輕視。
暑熱天出遊,要注意自己和身邊人的身體狀G,若同行友人出現熱衰竭及中暑徵狀,應盡快降溫。有效方法包括帶他到陰涼地方,或撐傘為對方遮擋陽光,保持空氣流通。為患者灑水降溫,把濕毛巾置於身體易散熱地方如頸、腋下、腹股溝,有助散熱。解除身上緊身衣物、衣鈕及飾物。如患者神志不清或休克,要即時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