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浙江、上海、廣東諸多互聯網金融平台出現兌付危機,連帶出現的搶兌更令危機迅速擴大。過去40多天內,已有逾百家互聯網金融平台出現兌付危機,累計涉及金額數以千億,受害人也超過千萬人次。 互聯網金融信貸的通常被稱為P2P(點對點),向公眾或企業許以高額利息吸收投資,再以高息向外出借或投資,以賺取中間差價。按內地法規,P2P平台不僅需由相關部門核發允許運營的合法證照,吸收存款或發放證券等均須另外持牌。不過從目前公布的消息看,6月16日,唐小僧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調查;7天後,聯璧金融也跟茞_陷。6月27日,涉及國資的「湖商貸」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受理。 7月份,10天內有52家平台集體「爆煲」。7月4日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對孔明金融涉嫌非法吸取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7月5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區分局對佐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僅善林財富便涉案600多億,唐小僧750億,其影響可見一斑。 上述案件僅杭州就有多宗,涉及問題也高度類似,然而如此大規模受害者群體以及涉案金額,除了平台運營方知法犯法,警方或金融風險管控部門事先有否察覺,還是等到「爆煲」一刻才出手處理,導致民眾財產損失? 金融風險恐變維穩隱憂 近幾年,互聯網金融藉政策扶持這「春風」遍地開花,又因銀行收緊對中小企業貸款及個人信貸業務而迅速找到市場,此前被官方查處的e租寶、錢寶網、善心匯等平台,受影響民眾已發展成上訪群體,要防止金融風險變成維穩問題,恐怕現行監管方式和政策還需檢討。 明報記者 鄭海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