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洋是一個好大的課題,如要成功,需多方面合作。」海洋佔地球表面逾七成,只靠單一團隊做研究難以成事。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群聲表示,實驗室設有跨院校平台,城大以外6間院校逾30名海洋科學研究人員均有參與,他們可以申請由實驗室經費中撥出的基金,發起小型研究,採集前期數據,作為大型研究的基礎。 助找初期數據 準備大型研究 實驗室每年需要1000萬元基本營運經費,林群聲說,他們會從中撥200萬元出來,讓平台成員組成小團隊申請,「可以做3年100萬元的中型研究項目,也可以是一個3年30萬元的小型項目」。資助金額感覺上不多,林群聲解釋,這是種子基金(Seed Money),讓成員從小型項目中得出初期數據,為大型研究項目作準備,有助向其他資助基金申請更多經費。 林群聲舉例,去年一項以科大為首的主題研究計劃獲得研究資助局資助5年,得到3600萬元,城大、中大、港大及理大均有參與,目標是找出控制香港及鄰近海域富營養化和缺氧機制,為香港海洋環境總體可持續發展提供分析工具和科學策略。 林群聲表示,這個平台模式運作,不但可爭取到更多撥款,亦有助與內地及外國合作,「平台上有不同專家,有研究海洋洋流的、生物化學的等,大家合作無間。當要找相關領域專家,我們更可以做match-making(配對)的角色」。他並期望中央向實驗室實施「錢過河」之後,可以參與更大規模的世界性研究,發揮影響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