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屯門三屍倫常命案中,23歲女兒遺書稱受濕疹困擾;公營醫療系統皮膚科服務輪候時間長,去年皮膚科新症輪候人數約5萬,新症中只有33%能在12周內獲診治,遠低於90%達標率,新症最長要排期至2021年9月、即要等候逾3年。兩大皮膚科醫生組織說,衛生署轄下8間皮膚科診所僅共有32名醫生,要求人手增倍,目標是將輪候時間減至少於1年。
12周內獲診比率約三成
根據衛生署本年度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就財政預算案提問(見表),近3年在署方轄下8間皮膚科診所中,每年新症輪候人數逐年上升,去年升至5.25萬,但在12周內獲得診治的比率,近兩年維持在約三成,遠低於90%達標率。
各區診所中,新症輪候時間最長的觀塘容鳳書皮膚科診所,去年平均須等2.7年,時間最短的屯門社會衛生診所亦要等1.2年才可獲診治。據衛生署至上月數字,容鳳書診所新症排期至2021年9月。
衛署﹕流失率高企
就新症診治率遠低於目標,衛生署解釋,皮膚科醫生流失率高企,去年在衛生署社會衛生科醫生職系的整體流失率為13%,署方一直致力增聘公務員醫生和重新調配署內人手,也會增聘兼職和全職合約員工。
衛生署去年的皮膚科診所求診人次為23.6萬,香港皮膚科醫學院院長梁士琦說,現時只有32名醫生在衛生署服務,當中16人正接受專科培訓,每名醫生一晝需看30至40個症,人手嚴重不足。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前院長陳衍里說,因歷史分家問題,政府將皮膚及性病科撥歸衛生署,衛生署醫生屬公務員,增設職位困難;至於醫管局皮膚科,暫只有瑪麗醫院及威爾斯醫院合共有3名醫生,另加1名有限度註冊的港大助理教授,即整個公營醫療系統僅36名醫生服務皮膚科。
指多年無晉升階梯
陳衍里﹕公營僅36醫生服務皮膚科
陳衍里說,全港僅有兩名皮膚科顧問醫生,醫管局與衛生署多年無設立晉升階梯,專科醫生紛紛求去,而中大醫學院已18年沒有聘請皮膚科全職教員,僅由私家醫生或衛生署皮膚科醫生當兼任教授,反映整個體制不重視皮膚科。兩大皮膚科醫生組織要求政府增撥資源,認為每個醫管局聯網最少要有1名專科醫生,另設晉升階梯,起碼要增1倍人手,將輪候時間減至少於1年。
衛生署稱會因應病情分流嚴重皮膚病新症病人,目標是8個星期內獲診治,本年度將增加人力資源,加強嚴重皮膚症患者及銀屑病患者的臨H服務。醫管局回應稱,皮膚科專科服務主要由衛生署提供,認同有需要在公立醫院增加皮膚科專科服務,會繼續與衛生署研究。
中大醫學院回應稱,一直有聘任資深及具豐富經驗的皮膚科專科醫生教導醫學生,他們來自醫管局、衛生署及私家執業,醫學院在皮膚科方面的醫學教育一直維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