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水圍伯裘書院開設全港首個虛擬教室教地理科,學生親身到濕地公園拍攝製作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片段後,戴上特製眼鏡看片,有如置身該處;另採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設置沙^,學生用沙堆出「山」後,儀器可感應其高度及斜度,再於「山」上投射出等高線及按高度投射上不同顏色。教育學院研究指出,以此學習看地圖,學習效能較高。該課室還引入全像術(Hologram),讓學生利用Google Earth,以3D技術看世界每一角。 該校學務發展部首席主任歐海健指出,3項技術的儀器原本需要約25萬元,該校獲商界資助,只花了十餘萬。該房間約1200呎,上述3項裝置連同裝修、家具、隔音設備及讓學生接受觀課時看不到訪客的單面玻璃,學校共花約60萬元。 教室設VR AR儀器 成本十餘萬 VR設備讓學生在課室內猶如身處大自然,歐舉例,學生去濕地公園,用360度相機拍下景象後製成片段,再於校內播放,學生戴上特製眼鏡就可看到濕地公園實境,眼鏡可隨其動作,如上下擺動頭部或轉身,讓他們看濕地公園不同部分。 至於AR沙^,是助學生學習看地圖。學生用沙堆成山,類似體感遊戲的感應器會感應山的斜度和高度,再指示投影器在山上按高度投射不同顏色及等高線。 歐海健稱,在平面地圖看等高線,很多學生看不明白;但看立體的山,就會理解到山愈斜,等高線就愈密集,還有地圖上的海洋是藍色、山的高處是紅色等。教院學者對比用沙^及用傳統方法學習閱讀地圖的學生,發現前者學習效能較高,接受測試時獲更高分。 研究指學地圖更有效 至於Hologram,等於看3D的Google Earth地圖,各處地貌會投射在玻璃上,玻璃也是一塊觸控屏幕,學生如操作智能電話般撥動手指,就可以拉近(zoom in)、放遠(zoom out),例如從宇宙逐步zoom到地球、中國、香港、伯裘書院,學生可以用眼睛去旅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