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十三五規劃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巴曙松表示,過去30年香港在股票集資市場的媒介角色做得很好,但優勢漸褪,未來應把握十三五機遇,在債市、大宗商品市場、內地資產配置海外等領域尋找增長新動力,才能真正發揮中心和樞紐作用。 為內地人投資全球市場服務 香港一直是離岸人民幣最大市場,佔全球人民幣支付金額近70%。但巴曙松指出,隨茪H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ㄟ吽B資本流入流出渠道的多元化,香港在起步階段及清算行模式下形成的優勢地位不再明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僅靠升值預期和利率匯率套利的模式亦難以持續。另外,人民幣加入SDR(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投款權)後,各國央行、大型資產管理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穩步增加,香港在這些領域亦無特殊優勢。 巴曙松認為,十三五規劃增設的一些新指標,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互聯網普及率及空氣質量指標等,顯示出5年期間在結構優化下的經濟新佈局(見表),香港要洞察這些新趨勢,並尋求經濟金融發展新動力。十三五規劃鼓勵開放金融市場和資本帳,目前外國投資者在內地股市佔比不足1.5%,債市佔比不足2.5%,若上述比例增加至5%,則海外市場流入資金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又如十三五鼓勵加快對外投資及企業走出去,香港在為內地企業從國際市場籌資的同時,可考慮更多為內地投資者投資全球市場服務,建設成為內地企業和居民對外投資的主要平台。 成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 截至2014年底,內地居民部門金融資產總規模約為85萬億人民幣,巴曙松稱,若其中10%配置海外市場,都非常可觀;香港亦可提供專業風險管理產品,成為人幣風險管理中心;及提升發展多元化金融產品鏈的能力,令升值和貶值階段都有產品需求等。 他續稱,一帶一路戰略涉及沿線60多個經濟體的眾多基建,對能源、鋼鐵、基礎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巨大,如何管理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巨大。香港要爭取建成亞洲時段的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定價中心,進而覆蓋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等多種資產的人民幣定價權,才能真正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