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是影迷的大日子,亦是香港電影業回首一年溫故知新的盛事。來到第四十屆,打開電影節冊子、網站,卻被二百多套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名字淹沒,花多眼亂之餘,簡介陳述又撲朔迷離──雖選片質素自有保證,但人人口味不同,擔心中伏實不奇怪。電影節門票開賣一個多星期,已經有六十多場滿座,稍慢一步,便與心水電影擦身而過。買?不買?這次找來電影節策劃人和影評人,為大家從熱門說到冷門,同時打撈散落滄海的遺珠。
文:黃雅婷 圖﹕香港國際電影節
這次電影節以「花樣的年華澤東25」作專題,電影節藝術總監兼影評人李焯桃指出,雖然人們對王家衛的電影廣為熟悉,但相信佳作有再看價值,當中《一代宗師3D》與60分鐘長版本《愛神:手》都是在香港首次放映。他亦推介影迷參加電影節貝拉塔爾大師班、港片四十、蔡明亮、園子溫與黑澤清的映後會。
日導八米厘 記自主時代
六七八十年代,八米厘幾乎是民用攝影的唯一選擇,因菲林闊度為8mm,被稱「八米厘」,平常人家的畢業、結婚、旅行、生子,乃至八十大壽影片一樣用它作紀錄,在菲林電影攝影上,它亦象徵茪ㄔi磨滅的年代。這次影迷可在銀幕上重溫幾位貫徹叛逆精神的日本導演,早期的八米厘作品。「八米厘狂熱的導演有園子溫,也有拍《喇叭書院》的矢口史靖,和拍開cult片如《鐵男》的塚本晉也。這班日本導演年輕時曾用八米厘拍了一些具實驗性質的電影,作品反映他們的『電影初衷』,亦細說了最初他們喜歡拍電影的原因。值得留意的是這系列的作品成本低,讓他們能拿起機想拍什麼就拍什麼,不似日後他們拍的商業片,拍戲前要考慮票房,又要用明星主演——八米厘是他們自由奔放,能表現作為導演的一些想法的青b作品。」影評人陳志華(Ernest)說道。這次電影節內有11部日本八米厘作品,不少未曾於海外曝光,影迷亦可從這群新世代日本導演的八米厘作品中窺見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
■推介:《1/880000的孤獨》、《電柱小僧的冒險》、《我是園子溫!!》、《東京白菜頭阿K》、《聖恐怖主義》、《話多多二人幫》
亞洲作品 處處本土情懷
本土成為香港當下時代的代名詞,不論是開幕電影《樹大招風》、邱禮濤導演的《選老頂》和有港版《KANO》之稱的《點五步》與《十年》亦悉數滿座,就連影迷翻煲再翻煲的王家衛代表作《春光乍洩》、《重慶森林》也一樣售罄。至於其他亞洲電影作品,Ernest首推《塔洛》,「它在金馬獎獲得好幾個提名,電影的畫面和構圖經過了精心設計,故事以西藏為題材,借牧羊人與城市姑娘的愛情故事,細說藏民面對文化衝擊時的心理狀態,電影含蓄隱晦,但對藏人內心的刻劃卻很有力度——說西藏一個牧羊人原本在原野生活,但一次為了辦身分證,到了一個小鎮,並在城市化的地方生活,愛上在髮廊工作的少女。當他離開了自己的大草原到了需要拿茖迨擭狴肮〞漲a方時,呈現了巨大的惆悵與不安——他是一個放羊的人,甚至連名字也不需要有,他一直綁辮,大家都叫他小辮子,但到了城市,卻不得不接受天翻地覆的人生。這部作品拍得非常聰明,含蓄地用愛情故事作包裝,最後成功過了內地的審批。」Ernest同時提到去年於台灣金馬獎獲得最佳新導演獎的《路邊野餐》,故事設定於導演出生的貴州,主角為達成母親遺願,坐火車尋弟弟的棄子,同時為孤獨的老人將照片、襯衫等交給她病重的舊情人。電影沒有線性時間,主角常常喃喃讀詩,再配以低沉的色調,叫人印象難忘。這次於香港上映幾日間便已告滿場。Ernest說:「《路邊野餐》的劇情不太明顯,用了詩意的方式拍攝,當中有大量意象,像是一套有關記憶的電影。電影中有一個四十分鐘的長鏡頭,那鏡頭十分有趣,觀眾彷彿一直跟茪@個人夢遊一樣。」
恆久命題 家庭愛情欲望
家庭、愛情與欲望是人性的恆久命題,Ernest推介較冷門,由內蒙古女導演拍攝的《告別》,女導演在父親過世幾年後開始寫劇本,將它作為自己與父親的告別式。「之後她自編自導自演,親身上陣演她自己,又找了父母當年拍戲的男、女主角演父母角色——這是一個用心的設計。電影堛漱鷟丳w重病,離開人世,但兩代關係疏離,電影彷彿是一場回憶中的告別,梳理了導演對雙親的感情,並透過電影去和父親進行對話和告解。」Ernest說。他同時推介電影《長江圖》與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長江圖》的劇情有種魔幻感,而且剛在柏林得了攝影獎,電影想必拍得美麗」。而《風櫃來的人》為八十年代製作,屬侯孝賢早期作品。Ernest說:「透過導演早期作品,影迷可以追溯大師不同階段:侯孝賢一開始拍的是相對商業與通俗的,而這部戲算是他電影拍攝題材的轉捩點,從《風櫃來的人》後,他開始認真說有關人的故事。而談到侯孝賢的電影藝術手法,我們很易就想到他的長鏡頭,在這部戲回到最早期,重新去看他風格的形成。」此外,影迷日光則推介《響亮的秘密》:「這部電影吸引之處,不止女主角伊莎貝雨蓓,而是挪威導演約謙特艾爾(Joachim Trier)的前作Reprise、《八月斷魂曲》皆好看,當時出道不久已拍出成熟細膩作品,這次首部英語片茞朝I仍是個人與家庭的關係,細說記憶能建立和摧瓵丳K關係。」
■推介:《告別》、《響亮的秘密》
實驗電影 詩意在流動
實驗電影鮮於大銀幕上公映,電影節因而選出多套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實驗性質的小眾電影,讓影迷過足戲癮。日光認為,電影節有兩部實驗電影教人期待,先是由美國著名攝影師羅拔法蘭(Robert Frank)執導的《採吾菊》。「《採吾菊》無拘束、無敘事,畫面流動帶詩意,即興意味濃厚。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念念有詞,聲音卻來自老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他是旁白和編劇,將紐約公寓化身為巴黎沙龍,爵士樂bebop間奏,『Beat世代』短暫卻開拓了音樂文藝的另類可能,黛芬賽麗格(Delphine Seyrig)『隨意』亮相確是神來之筆。」此外,她同樣期待美國導演羅斯列文(Ross Lipman)的《非電影》,日光說:「導演嘗試與著名劇作家貝克特六十年代拍的Film作呼應,貝克特罕有『說話』,他當時拍片與喜劇演員巴基特基頓的對話,還加插了卓別靈的片段,借貝克特身邊拍檔戰友側寫這位大師罕見的一面,列文是加州大學電視及電影系資料庫修復專家,研究根底紮實,細節見工夫。」而亞洲實驗電影代表是台灣著名獨立電影導演蔡明亮的《那日下午》,Ernest說蔡明亮的作品,如最近的《郊遊》(2013)未見盛大公映,加上蔡明亮粉絲眾多,一票搶手理所當然。「《那日下午》說的是蔡明亮和李康生的對話,一聽就知不是主流的電影,粉絲們都想看他們的火花,窺探他們之間的對話。」Ernest道。
■推介:《採吾菊》、《非電影》
修復經典 回顧百年前光影
怕中伏的人,保守之選必定是修復經典電影。影評人陳廣隆表示「修復經典」與「大師回顧」電影對時間有限,荷包羞澀的人未嘗不是明智選擇之一。「修復經典主要是影史上重要的電影,全是幾十年前的老電影,底片殘舊,拿去修復後再次放映,這兩個環節多在香港文化中心放映,可和數百影迷一同欣賞大師傑作,一起感嘆一起哭笑,算是難忘的經歷。」他首推有「荷李活創發者」(Inventor of Hollywood)之稱的導演大衛格里菲斯(D.W. Griffith)拍攝的《黨同伐異》:「《黨同伐異》拍攝於一百年前,是當時最巨大的製作,敘事上野心極大,由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交織而成,成熟的cross-cutting至今依然是典範,格里菲斯以狄更斯式的手筆,從巴比倫陷落講到基督受難,由聖巴托羅繆大屠殺講到現代的倫常慘事,幾乎橫跨整個人類文明史,揭示人類無法容忍異見之弊害,當中巴比倫陷落一段更是影史罕見的宏篇巨製,數以千計的臨時演員,景深達一公里的布景,即使是後世盛譽的《賓虛》也難望項背——而這卻是一世紀前的電影,叫人驚歎。」他說,另一套必看的經典是《英思安》,《英思安》是名導連奴布洛卡的傑作,菲律賓向來是東南亞電影大國,卻長期不受港人注視。「《英思安》以煽情通俗劇、倫理大悲劇為表,揭露其時滿是失業、流氓、貧民窟的馬尼拉社會黑幕,也對殘暴冷血的父母長輩、吵鬧不休的鄰里關係痛加鞭撻,對家與國都有強烈批判,其激進於華人電影罕見。電影節曾放映過連奴布洛卡另一名作《黑暗魔爪》,識貨的當然要繼續追看,未看過的更不應錯過。」陳廣隆說。
■推介:《黨同伐異》、《英思安》
智利紀錄片 鈕扣說故事
紀錄片常常是電影節上漏網之魚,Ernest推介智利紀錄片《深海光年》。「這套紀錄片並非人們想像中那種很多訪問夾雜其中,不停探討事情的紀錄片,而是具聯想式,不停伸延的紀錄片。這部戲用了鈕扣把兩段故事扣連一起。一段故事說智利的土著被殖民的過程:殖民者用一粒鈕換走了土著土地的故事;而另一故事說的是七十年代的軍事政變推翻了智利的總統,很多人因而入獄或被失蹤,後來有人在海中掘出一段火車路軌,鐵軌上發現了一粒鈕。原來當時被失蹤的人被殺死後就綁在路軌上,扔到海中——以鈕作為象徵,將原本不太關事的事串連起來去說人的悲慘歷史。電影中有很多水的鏡頭,十分美麗。」而另一套他會入場的紀錄片是《犬同一心》,導演羅莉安德遜(Laurie Anderson)是音樂人,這次以紀錄片記錄了自己與愛犬的故事,又一個導演自身的故事,曾打入奧斯卡最佳紀錄片15強。
■推介:《犬同一心》、《繆思構成研究學院》
李焯桃其他推介:
《浮華塚》、《導盡我阿媽》、《窮街柳巷》、《貝隆夫人不朽之謎》、《與蓓蒂的21夜》、《兩個殺手真心膠》、《熱鬥黑馬》、《戲服大師柯里基利》。
小貼士:
如心水電影已滿座,而電影為香港文化中心或大會堂放映場次,可於放映前半小時到相關票站即場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