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水塘每年蒸發食水多達3000萬立方米,足夠全港逾230萬戶家庭使用約100天;受全球暖化影響,有環團推算到本世紀末,因氣溫持續上升,加速食水蒸發速度,料每年會額外蒸發最多737萬立方米食水,相等於城門水塘55%容量,以及損失約5500萬元的購買東江水成本。環團認為政府應及早研究,從源頭防止食水蒸發,到本港遇到旱季時發揮效用,減少依賴海水化淡。 現每年蒸發約5.2% 對於環團建議,水務署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明日是世界水日,綠色力量探討本港水塘食水蒸發狀G,結果發現本港每年自然蒸發的水量約3000萬立方米,雖然不及接近赤道的新加坡(每年蒸發量6000萬立方米),但仍佔全港水塘容量5.2%,加上全球暖化因素,預料問題會逐漸浮現。 每升1℃ 降雨多蒸發65毫米 綠色力量根據天文台的降雨及蒸發量數據,推算水塘食水蒸發量。天文台位於京士柏的氣象站於1981至2010年期間,錄得每年平均雨量約2400毫米,約一半即1200毫米蒸發掉。綠色力量研究發現,本港於1992年前的降雨蒸發率相對較低,例如1960年代蒸發率逾六成,至90年代初跌至四成多;1992年起情G逆轉,2010年逾八成,是近年最高之一。研究人員發現,降雨蒸發比例的上升趨勢,與溫度升幅琣X,每升1℃,便會額外蒸發65毫米,以此推算水塘蒸發量(是降雨蒸發量的四分之三)。 年損失或達5500萬元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引述天文台估算指出,本世紀末香港會上升1℃至6℃,以本港水塘表面面積總和25平方公里推算,會額外蒸發49至295毫米食水不等,相等於每年額外損失123萬至737萬立方米,再以東江水價推算,得出損失金額916萬元至5500萬元不等。 鄭說,外國如新加坡及美國個別地區近年積極研究防止食水蒸發,以應付氣候變化引致的食水流失,預料本港水塘蒸發食水量,亦會隨氣溫上升而增加,雖然涉及水量佔整體耗水量不算多,但事前如實施預防措施,在百年一遇的旱季,「到時連東江水都可能枯竭」,可能會發揮效用,希望政府及早研究,本港是否需要採取應對措施,未雨綢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