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生搞生意,只是三分鐘熱度玩玩下?其實「我要做老闆」並不簡單。理大學生由開闢校園農圃開始,到今日在上水設農場,但香港農夫如何「搵食」?科大學生自負盈虧經營咖啡店,賺錢也賺經驗。中大也有間網上士多,成員卻說不是為做生意,他們有何理念? ◆理大 盛放Easy Green 有機種菜社企 兩年收支平衡 近年港人多注重健康,有機耕種頓成雨後春筍,城市人紛紛「下鄉」去。莊恩傑(Sam)2015年於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畢業,2014年他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團隊,創立提倡健康生活和有機種植的社會企業「盛放Easy Green」。 「大約3年前,我感到讀書壓力很大,希望找一些活動紓緩一下。」Sam上網找資料,發現種植能放鬆身心,有助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精神狀態,「同時我留意到校園雖有很多綠化地,學生和職員卻不能參與種植,便大膽向校長提出在校園種植的想法」。理大校方雖認為Sam的理念創新,但對活動的持續性、場地清潔問題等有所顧慮。經過詳盡解釋,Sam和同學的決心令校方放心讓他們實踐,在校園安排一幅空地讓他們耕作。 民生為先 家居水耕系統獲專利 2014年,Sam成功申請理工大學「微型基金計劃」,獲資金啟動創業之路開設社企。「盛放Easy Green」發明的家居水耕系統更取得專利,當中包括傳統有機種植、水耕種植和魚菜共生系統。現時Easy Green在上水設有農地,讓有志務農的人體驗種植樂,以及種植蔬菜出售。「有在商界打滾了多年的金融才俊主動接觸我們,說金融市場太過緊張,有時甚至要做違背良心的事,他們希望重過簡單的生活。」Sam說。 「今年初我曾參加由李嘉誠基金會舉辦的『科技夾子•營』,到以色列參觀當地的企業。當地水資源不足,因此有不少企業希望透過創新科技來改善人民生活,啟發了我『民生為先』的營商模式,反而為企業帶來更大收入。」做生意當然希望賺錢,那麼Easy Green作為一家社企,又如何平衡收入和服務社會兩方面? Sam說,「社企」的經營模式在香港未普及,更有不少誤解,「港人以為社企就是NGO或蝕本生意,買蔬菜時更會盡量壓價。我們會向他們解釋『盛放Easy Green』環保的理念。他們後來都成為老顧客,願意付更高的價錢來支持我們和有機種植」。他說Easy Green已達收支平衡,「香港現時從事農業的年輕人不足5人,他們都擔心前景,更有不少人勸誡我們,說農業不會成功,但我們本茖S有包袱去做事的理念,堅持理想和決心,會繼續做下去」。 文、圖﹕古晨燕、羽思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