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音樂劇讓青年發掘自我
表演藝術家將港正生書院故事帶到溫哥華
【明報專訊】一位香港表演藝術家新近將正生書院的故事帶到溫哥華的舞台,為新來加拿大的青年提供表演機會,更寄望他們薪火相傳,將所學傳授與人,將此具有意義的香港故事帶到世界各地。
即將公演的音樂劇《正是這樣的生活》原是曾在香港公演的舞台劇,導演兼演員郭志偉(右圖)加入多首由他創作的歌曲,改編成音樂劇。郭志偉是資深專業表演藝術家,表演及教授戲劇的經驗非常豐富。他作為移民潮的一員,原先打算到卡加利退休,但其專業受到機構賞識,讓他在溫哥華重拾事業。
郭志偉認為這個劇本的背景,發生在幫助青年戒癮、重回正軌的香港正生書院,很適合為現代嚴重的成癮問題帶來積極的一面,引起反思,他說:「現今的社會比起以前更是一個物質世界,青少年面對各種物質性、行為成癮。加拿大是一個很自由的空間,但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亦要自律,規範自己,設立界線。」
他認為參與音樂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青年發掘自己,突破心理關口,在每次突破時對自己有一個新的發現,例如學習控制情緒,如何運用情緒,與人溝通等。主讀科學的Terence是其中一位演員,他說走進另一個領域,嘗試表演藝術讓他走出了舒適圈,學會活在當下,更敢於表達自己感受,「修讀科學會鼓勵不斷思考,但就會局限於在一個封閉的圈套內。反而表演藝術鼓勵將情緒、想法,用身體或語言表達出來,亦容許以劇本為基礎加上即興演出,隨着當刻的情感,在表演中抒發出來。」
郭志偉多年來都專注於青少年工作,曾教授近200間小學、中學及大專院校的戲劇及音樂劇工作坊。他移加時,正好趕上了移民潮,讓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舉辦一些活動讓這群來到陌生環境,對未知的前路迷茫的人好好利用工餘時間,除了音樂劇外,他亦舉辦了乒乓球、躲避盤等體育活動,並在這個平台,建立在大溫的人際網絡。
參加音樂劇的人中,有人已經移民多年,有人在本地長大,亦有人從香港來加未夠1年。子晴就是持開放式工作簽證(OWP)來加工作,到埗僅半年,她說參與音樂劇讓他認識到不同成長背景、年齡和職業的人,從不同角度認識溫哥華。對郭志偉來說,可以透過音樂劇在溫哥華重遇很多在香港任教時的學生,也是他的意外收獲。
郭志偉說當初打算移民,是希望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未來準備。這也是他一直以來都專注於舉辦青少年活動的原因
他的另一個目標,就是把這個劇本帶到其他城市演出。劇本已經翻譯成不同語言,這個目標不只是讓演員們有更多演出機會,更是讓各地的觀眾認識這個發生在香港的故事。他認為音樂是世界性的語言,相信音樂加上劇本,可引起不同背景的觀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