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蛋白質製植物雞肉 建差異化及成本優勢
【明報專訊】自Green Monday等業者在幾年前掀起植物肉熱潮,市場上的植物肉產品絕大部分都是以大豆蛋白質製成,某程度上存在同質化現象。有初創公司另闢蹊徑,以花生蛋白質來製造植物雞肉,營造差異化和成本優勢,希望打開新局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Haofood International總經理郭衍輝表示,公司成立於2020年4月,由4名印尼人和中國人創辦。4人在食品行業都有超過15年的經驗。其中一名共同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就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Haofood最先在香港註冊公司,之後在上海成立總部;新加坡分公司負責管理中國以外的亞太區市場。
市場上的植物肉,大多數以大豆、豌豆、菇類、藜麥及米等加工處理、混合調味製成。部分技術稍高的,會加入以生物科技製造的大豆血紅蛋白。該公司的植物雞肉,是採用劉少偉研究出來的製法,主要以花生蛋白質製成。
郭衍輝稱,採用花生蛋白質作為原材料的原因,首先是該公司曾在內地進行多次市場調查,使用由不同原材料製成的植物肉來雙盲測試,以花生蛋白質製造的植物雞肉反饋都很好。另外,有部分消費者表示,不太喜歡當時市場上部分植物肉像豆腐般的口感。因此,該公司相信,以花生蛋白質來製造植物雞肉,會較有差異化優勢。
其次,和很多主流農產品相比,花生在種植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都比較低。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例,生產每公斤真雞肉會產生9.87公斤二氧化碳;種植每公斤大豆或核桃產生0.98公斤二氧化碳;種植每公斤花生產生0.43公斤二氧化碳,分別是真雞肉的4.36%,以及大豆或核桃的43.9%。用水量方面,生產每公斤大豆乾物質,耗水約600至1000公斤;生產每公斤花生乾物質,耗水約450公斤,同樣較低。而且,該公司植物雞肉不需要用全新花生來製造,而是從山東省冷壓花生油廠回收榨油後的花生渣來製造,可說是物盡其用及環保。
據悉,Haofood植物雞肉專利製造技術Innotein包含7種主要工藝,包括從花生渣分離出花生蛋白質,以及「高濕度擠出成型」(High Moisture Extrusion, HME)。由於蛋白質原料是粉狀,必須加工才能變成纖維拉絲的狀態。一般的擠壓技術通常會令最終產品很乾,不太像真肉。HME技術通過在中段注水,提高整個原材料的濕度。通過HME技術,可以將原材料的粉狀蛋白質加工成帶有拉絲質感、多汁、比較像真肉的蛋白質纖維,盡量模仿雞肉的質感、嚼勁和紋理。
Haofood創辦人兼行政總裁Astrid Prajogo表示,使用花生渣作為原材料,成本低於豆類原料,製作工序亦較少。而且,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以花生蛋白質製造的植物雞肉,也不會像大豆植物肉般有豆腐般的口感。
去年種子輪融資籌350萬美元
2021年7月,該公司成立一年多,在內地推出了第一批植物雞肉產品,即3款「素享雞扒」(香酥原味、香酥辛辣、易塑形原味),主攻B2B市場。客戶主要是小型連鎖食肆,例如有幾間分店的沙律吧和輕食店等。2022年4月中,該公司宣布,已在種子輪融資中籌得350萬美元(約2730萬港元)。同時,其素享雞扒在內地已獲得50多個品牌客戶採用,在200多間門店提供。今年2月,該公司再推出3款「輕享素素肌」,即無添加「手撕植物雞肉」(原味、黑椒、新疆燒烤),以不含味精、人造香料、人造色素、增稠劑、保水劑、防腐劑等為賣點。
除主攻B2B市場之外,亦有小量透過淘寶零售,每盒零售價40多元人民幣,3盒零售價約120元人民幣。此外,已開始出口到新加坡,賣給B2B客戶。郭衍輝稱,若以新加坡市場來說,其產品的批發價其實和真雞肉差不多。
擬建自家生產設施省成本
現時,該公司在內地共有數家合作代工廠,分佈在山東和安徽等幾個省份。Astrid Prajogo曾在2月底表示,正籌劃未來建立自家生產設施,以進一步節省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售價和方便新產品「落地」,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和所需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