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地緣政治牽涉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人口、天然資源等地理及地域因素,對國家外交、政治、軍事、經濟等政策有影響,亦可以視為各國之間為爭取土地、資源及權力的角力競爭。瑞典政治學者克哲倫在1916年首次提出「地緣政治學」(德文:Geopolitik)一詞,他認為國家是一個生命體,而領土是國家的身體。
爭奪土地: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方,面向黑海,是軍事戰略要點。該地2001年俄羅斯裔人口佔約六成,烏克蘭裔人口約佔兩成,其餘為克里米亞韃靼人。
2014年克里米亞要求獨立並進行公投,讓克里米亞人民決定是否脫烏入俄,結果約97%人民同意。俄羅斯隨即完成法律程序,接收克里米亞。不過烏克蘭和美國、歐盟等拒絕承認結果,認為俄國派遣軍隊威嚇人民,克里米亞在憲法上亦無權自行展開公投,故美國及歐盟由2014年開始至今對克里米亞實施廣泛貿易禁令,禁止向克里米亞出口商品、技術和服務。
爭奪影響力:一帶一路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政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或多邊合作的戰略,由橫跨中國、俄羅斯、中亞至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從華南延伸至南亞、非洲及南歐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組成。
涵蓋全球65個國家
「一帶一路」沿線涵蓋全球約65個國家,包括亞洲、歐洲及非洲等地,合作計劃內容包括打通沿線國家主要交通幹道設施、加強貿易合作和貨幣政策協調、促進人才交流等。
有分析指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有兩個主要好處: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釋放過剩的產能,支持經濟增長;二是增加中國在「一帶一路」區內、甚至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抗衡《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鞏固其地緣政治地位。
爭奪主權及資源:南海爭議
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豐富,初步估算石油蘊藏量達200億噸。由於南海有超過200個無人島和岩礁,圍繞南海海域及島嶼的主權爭議眾多,一直被視為亞洲區易爆發衝突之地。2014年5月,中國及越南因南海問題發生衝突。中國在南海西沙海域開採石油,越南當局指該海域為越南專屬經濟區,中國則堅稱擁有西沙群島主權。美國、日本、菲律賓先後表態支持越南並強烈譴責中國的舉動。結果中方比原定計劃早一個月將鑽井平台撤離。美越認為中國這個決定是施壓的結果,中方則解釋說是鑽井已按計劃完成任務,否認因任何外部壓力而提早撤離。
海牙法庭不承認「九段線」
2016年7月,海牙常設仲裁法庭就南海仲裁案公布裁決,中國一向主張的南海「九段線」和歷史性權利皆被指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悖,無法律依據而遭否定,而菲律賓提交的15項仲裁申請中,14項被裁定有管轄權並判菲方勝訴,中國遭遇出現南海爭議以來最嚴重挫敗。
近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向中國釋出善意,雙方設立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菲律賓駐華大使羅瑪納指菲總統決定把南海爭議與發展中菲關係提高經濟建設區別開來,這樣可以避免南海問題成為兩國對話的中心、重蹈之前中菲關係因此停滯不前的覆轍。
[通通識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