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即棄膠餐具 法國將禁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法國繼7月禁用塑膠袋後,再通過環保新法案,由2020年開始,正式禁用塑膠即棄餐具。新法案規定所有拋棄式餐具製造商必需確定其產品可以分解,以減少塑膠工業的能源消耗,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新法案受到環保組織歡迎,不過有包裝品製造商協會質疑新例違反歐盟自由貿易的規定,計劃施壓要求歐盟採取法律措施。
是次立法是法國「能源轉型法案」(Energy Transition for Green Growth)的一部分,新法案給予4年緩衝期,規定2020年起生效,屆時使用有機材質的餐具比例需達五成,2025年再提升至六成。法國並非唯一立法禁止使用塑膠即棄餐具的地方,印度卡納塔卡邦2016年3月起全面禁用塑膠即棄製品;美國三藩市先後在2007及2014年禁用塑膠購物袋及在市內建築物內使用塑膠水樽。
不少環保專家支持決定,然而歐洲包裝製造商協會Pack2Go Europe表示,法案違反歐盟貨物自由流通的規定,將反擊以阻止其他歐洲國家跟隨。該協會秘書長貝茨(Eamonn Bates)亦質疑,新例會令民眾誤以為生物原料製品較易分解,令人隨意拋棄,令郊野垃圾問題惡化。他說:「我們促請歐盟委員會採取適當及合法措施,阻止法國違反歐盟法例……假如他們不(採取行動),我們就會(行動)。」
港飲食界:環保餐具貴 或轉嫁客人
有關的環保法例是否適用於香港?敘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接受網媒訪問時指是言之過早,因目前香港連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都未能實施,但長遠要參考這些外國例子。他解釋,現時環保餐具的科技尚未成熟和普及,成本較塑膠貴,餐飲界未必能承擔,可能要轉嫁消費者。
根據環保署數據,棄置堆填區的塑膠量連年上升,由2011年的每日1694公噸,升至2014年每日超過2000公噸。「綠惜地球」環保倡議總監朱漢強批評港府減廢決心不足,促請政府多參考外國禁用膠餐具等減廢政策。環境局2013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訂下2022年或以前把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較2011年減少四成的目標,但朱認為按目前進度幾乎不可能達到。
——綜合《明報》、《自由時報》及《香港01》報道
■知識增益
各地禁用塑膠物料情況
大部分塑膠難以自然分解,焚化又會污染空氣。速食文化盛行,塑膠廢料成為全球問題。除立法禁用即棄餐具外,全球不少地區還以徵費方式,希望消費者減少用膠袋。
法國:2016年7月起禁用塑膠袋;2020年起禁用塑膠即棄餐具
美國:紐約2015年7月起禁止出售或使用含聚苯乙烯成分的發泡膠餐具;全美約100城鎮實施禁止發泡膠政策,包括三藩市、西雅圖、波特蘭等
英國:顧客需就每個膠袋付費5便士(約0.5港元)
韓國:1994年起限制餐廳和食堂使用即棄的杯、碟、碗、木筷和牙籤及膠檯布,且不准許免費派發即棄商品如牙刷、牙膏
中國大陸:2008年6月起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薄過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
台灣:台北市政府大樓各部門、員工餐廳和便利店2016年4月起全面禁用即棄餐具和膠樽水
香港:未有禁用塑膠餐具的法例;2009年7月起實施首階段膠袋徵費計劃,2015年4月全面推行,每個膠袋徵費0.5港元
印度:卡納塔卡邦在2016年3月起全面禁用塑膠即棄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