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避收緊樓市政策 滬掀離婚潮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近年內地各大城市的樓價飆升,根據報道,2015年深圳和上海的樓價分別增長了41%和27%。大城市紛紛推出限購措施以壓抑樓價。上海2016年3月實施收緊樓市政策「滬九條」。按現行政策,上海戶籍單身者可購買一套住宅,已婚者可買兩套,但第二套需按照「二套房」政策,付五成首期。在此政策下,部分人透過離婚將名下房產轉歸夫妻其中一方,然後另一方恢復單身身份買樓,以避過限制。因而近月上海出現一個怪誕的社會現象─夫婦為買樓投資而離婚。
已婚者購第二套物業 需付五成首期
2016年8月上海的樓市波動,新樓交易量急升,有指因當地「樓市新政」傳聞所致。其中有謠言指上海9月起,「離婚不足一年的購房者,限購及貸款政策按照離婚前的家庭情況處理」,意味早前對離婚者的限購和房貸優惠可能減少。謠言一出,上海旋即掀起「離婚潮」, 很多希望買樓投資的夫婦立即申請離婚以避過有關限制。負責辦理離婚的民政局門口一度大排長龍,同期上海樓市急速升溫。
8月29日,上海住建委緊急闢謠,表示「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 但未能阻止「離婚潮」。上海多個婚姻登記中心不得不貼出告示,限制離婚受理數量,或縮減離婚受理工作時段。9月,上海市公安局的微博帳號「警民直通車-上海」稱部分地產經紀為提升業績,故意在網上編造、傳播謠言,造成當地樓市不穩定。上海警方拘捕7名編造和散播相關謠言的地產經紀。
2013年3月,中央推出樓市「國五條」,其中大幅增加房屋轉讓利潤所得稅至20%,離婚是其中一種「有效」的避稅途徑,當年已引發一波離婚潮。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了2010至2015年間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離婚數據,發現5年間北京和深圳離婚數量均增加1倍多;2013年最為特殊,4城的離婚數量同時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分別為43%、38%、20%和34%。國家財政部長樓繼偉曾公開回應稱,「離婚賣房避稅是政策缺陷」。
潛藏風險 或破壞夫妻感情
辦理離婚協議時,需處理財產分配、子女撫養等問題。通過離婚獲取買樓資格或減稅優惠,或隱藏財產和情感兩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例如可能破壞夫妻感情、父母或不接受子女離婚,甚至有離婚後不再復婚的情況。有律師提醒,為買樓而離婚,隱含人財兩空的風險。
──綜合《明報》、《21世紀經濟報道》及《南方日報》報道
■知識增益
先有家 再成家
在中國,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人認為買樓和婚姻、家庭及幸福生活關係密切。住屋是基本生活需要,亦是穩定生活的必需品;由於物業具保值和升值潛力,「磚頭」亦是投資工具,內地和香港近年樓市交易不時熾熱。有調查指出,是否擁有個人物業直接影響年輕人結婚和生育的決定。2012年,內地鳳凰網房產頻道委託調查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城做大型調查,發現67%受訪者堅持「先買房,後結婚」。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婚戀研究中心調查了1000名20至40歲市民(未婚佔79.6%,已婚佔19.4%),並於2016年5月發佈《廣州市青年婚戀家庭需求調查報告》,發現住屋問題是青年「恐婚」的原因之首。調查也指出,女性比男性更看重「經濟基礎」、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後代」。部分調查結果如下:
結婚壓力來源(圖)
結婚需滿足的條件(圖)
結婚的功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