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公屋重新編配上樓 房署平均76日房協87日
【明報專訊】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有關收回、翻新及重新編配公屋單位的主動調查行動報告,發現有獨居長者在單位離世後,因房屋署多次無法聯絡家人,按程序清走遺物後,惹來住戶家人投訴。調查又發現,房協最長需249天才可編配偏遠單位,亦有房屋署單位因承辦商人手不足,需197天才完成翻新。調查另顯示,房協由收回單位至新租戶入住,平均需87日,較房署76日慢。
房署未能聯絡家人
清獨居長者遺物遭投訴
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有獨居長者2023年11月在單位內離世後,房署多次無法聯絡其居於內地的女兒,後按程序清走單位物品,並於2024年2月1日收回單位,事主向公署投訴房署未有盡力聯絡便收回單位及清走物品。公署認為,屋h辦事處沒向戶主女兒說明可保留單位的時間,令其誤以為單位可保留至完成執拾,建議向獨居租戶的親屬說明期限及署方後續行動,同時加強職員培訓。
房協收回編配最長需249天
申訴專員陳積志表示,房署及房協過去5年分別平均每年收回約15,700個及1100個公屋單位,而公署抽查房署過去兩個年度個案,單位由收回至新租戶入住平均需76日。公署抽查房協上年度個案,由收回單位至重新編配,有個案需249天,但整體平均需47天,由收回單位至新租戶入住平均需87日。
陳稱,房署過去5年平均需43日翻新單位,符合44日指標;房協則有九成單位翻新可於指標時間60日內完成,小部分需90日,認為房屋署及房協打擊濫用公屋成績有目共睹,但應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加快單位流轉。
根據調查報告,房署解釋2023年5至11月期間,因有大量公屋居民購置資助房屋而在相若時間騰出單位,涉事區域工程承辦商需處理約560個樓齡介乎38至61年的單位翻新工程,數目為2022年同期兩倍,短時間內未能增聘足夠額外人手處理,導致有單位需197日翻新。
至於房協最長需249日編配單位,陳積志表示,有關租戶獲編配至邊境禁區單位。翻查資料,沙頭角h屬房協唯一位於邊境禁區的出租屋h。
申訴署19建議 房協:擬縮還樓期限
申訴專員公署提出19項建議,房屋署及房協全部接納,包括房協須檢視租戶獲取其他形式資助房屋後交還單位的安排,以防酌情安排被濫用等。
房署昨發稿稱,會詳細審視和研究有關建議,繼續嚴肅處理及不時檢視公屋單位收回、翻新及編配等流程,盡快將單位編配給有需要者,並於早前落實改善措施,包括去年擴大「空置單位翻新津貼」適用範圍等。
房協表示,目前正進行五大主要檢視工作及改善措施,如檢視租戶獲取其他形式資助房屋後交還單位安排,計劃將租戶可申請延期交還單位由最多兩個月縮至最多一個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