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登頂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早前農曆新年一則新聞十分吸睛,有遊客穿上機械外骨骼登泰山,跟坐輪椅逛景區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後者純粹鑽漏洞,前者則是真正將科技應用到合適環境。
機械外骨骼原本只是醫療器具,但十分適用於登山,需知內地名山林立,但要登頂少則數百、多則千計梯級,有了這「登山神器」,攻克高峰難度大降,這也證明只要思維突破,像機械外骨骼這種原本輔助行動不便者的技術,也能廣泛應用。
這新聞令筆者想起多年前採訪中學師弟,他自行研發一系列機械外骨骼裝備並創業,這些年不知其公司發展如何。記得當年談到業務發展,始終離不開醫療範疇的框框,但也難怪,因以香港生活環境,很難想到將機械外骨骼用於登峰,環境局限目光,這也是為何有些業務在內地發展不同,正因應用場合更豐富,能創出藍海。
話說回來,過去幾年訪問不少大灣區的創業港人,最近他們事業發展如何,有何變化?看來值得回訪一下。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