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實時監測地盤 港燈創零意外首例
【明報專訊】為提升地盤安全,港燈前年將安全智慧工地系統(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簡稱4S)應用到工程項目,透過人工智能設備等實時監測地盤狀G,首次在一個地基工程的施工期間保持「零意外」。港燈總土木工程師吳慶德表示,4S能輕易蒐集大量數據,協助企業發現安全管理的不足,再配合人力檢查及教育,大幅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明報記者 范灝民
AI鏡頭辨工人狀G 智能鎖可認證身分
4S由3部分組成,包括監察地盤及工人狀G的智能安全設備、蒐集數據的網絡及分析數據與發放警告的中央管理平台。港燈前年在南丫島發電廠一地基工程應用海宏技術有限公司的 「C-SMART」4S設備,包括安裝能辨識工人安全問題及違規行為的人工智能鏡頭、可追蹤工人位置及身體狀G的智能手表、具身分認證功能的智能鎖(見圖)、全方位移動設備防撞系統及氣體監測等;若發現設備異常,將實時於中央平台報告,管理人員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發現以防意外發生,事後亦可提醒工人注意相關安全風險。
海宏技術有限公司去年憑藉系統取得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該公司助理總經理張錦賢表示,企業透過4S設備,可減省大量用作監察地盤的人力成本。他舉例有客戶希望測量地盤周邊樹木傾斜度,以防影響工程進度,但若找測量師定期檢查,開支將非常大,公司遂為客戶開發新功能模組,應用到智能設備並安裝在樹木實時測量,節省用作監測的人力成本。
或需蒐員工資料 研發方:會銷珙鶹
4S部分設備或需利用員工個人資料做監測工作,張強調客員工事前會先了解蒐集資料目的,並會簽署確認文件;資料蒐集後,系統會隱藏部分內容,如年齡及手機號碼等;工程完成時,公司會將資料「打包」給客並銷珙鶹,保障客員工私隱。
發展局前年發出工務技術通告,規定合約總額逾3000萬元的公共工程合約,承建商須採用4S,私人工程合約則不在規定範圍;去年7月屋宇署亦要求,在批准私人發展項目上蓋結構圖則/批准經重大修訂的上蓋結構圖則時,將根據《建築物條例》施加相關條件,規定預算成本逾3000萬元並使用流動機械及塔式起重機(俗稱天秤)的建築工程,承建商須採用兩項4S,即流動機械及天秤的警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