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無障礙小巴 港最快年底營運
【明報專訊】環保署計劃明年推行「電動小巴試驗計劃」,供應商「科軒動力」公布由其集團研發、在內地生產的純電動無障礙小巴已完成運輸署的「公共小巴車型審批」,昨日交予專線小巴營運商「衍利發展有限公司」做路線測試,預計最快11月完成,今年底或明年初可「落地」營運,成為全港首輛電動無障礙小巴。衍利發展總經理李柏基透露,日前已投得一條北區專線小巴線,將於該線試驗電動小巴。
低地台設計 將北區試行
科軒動力表示,該款電動小巴為本港度身訂做,長約7米,採用低地台設計,內置輪椅斜板,全車共19個座位,亦可視乎營運需要拆除部分座位變成15座加1個輪椅位。電池由20%充電至80%約需1小時,其後可行走約230公里。
科軒動力營運總監馬南錦指出,該小巴今年4月交付運輸署驗車,花約4個月完成,近日已陸續收到約五六間小巴營辦商查詢。馬又指,了解小巴業界對維修保養電動及低地台車種的憂慮,故委託兩間本地營辦商協助提供售後服務,正計劃為小巴公司提供數年維修保養,強調內地廠房有充足零件可供港。被問到發展電動小巴困難之處,馬形容最難是找不到充電地方,冀政府增撥資源加設充電設施。
科軒動力主席張韌表示,該款小巴生產成本每輛約150萬至200萬港元,目標毛利率三成,強調小巴為可量產款式,公司生產廠房在重慶,每年可生產過萬架小巴,「香港要幾多架,我哋都可以滿足到」。
供應商冀增充電設施 環署稱配合
衍利發展目前只負責測試該款小巴,並未正式購入。李柏基稱,油價上漲令營運成本大增,故冀開拓電動小巴業務,指一般石油氣小巴售50萬至70萬元,電動小巴雖可慳油費但車價貴,冀當局提供資助。
環保署明年推行「電動小巴試驗計劃」,資助40輛電動公共小巴於不同路線試驗約12個月,副署長馮浩然稱,今年初署方已篩選車種,市場上能提供合適車種的供應商約有七八個,署方會確保明年參與計劃的小巴有充足充電設施,全力配合電動公共交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