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應否調整
【明報專訊】港鐵是香港人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擁有,香港政府佔有該公司約75%的權益。現時港鐵設俗稱「可加可減」的機制管理票價,惟機制多年來存在爭議。港鐵將於2022年下半年與政府檢討票價調整機制,運輸及房屋局預計整項檢討將於2023年上半年完成。「可加可減」應如何調整?
◆事件背景
第五波新冠疫情下百業蕭條,港鐵2022年期間按照「可加可減機制」,得出加價幅度0.5%,由於調整幅度介乎正或負1.5%之間,不足以啟動機制調整,需要凍結票價。港鐵於2019及2020年曾分別觸及「封頂機制」,即可加可減方程式得出的加價幅度,高於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動,簡單而言,有累積2.85%的加幅仍未實施。換言之加上2022年加幅,港鐵票價的延後加幅已累積至3.35%。
假設港鐵2023年元旦後不延續目前3.8%票價優惠,票價先升至原價水平。若2023年票價機制維持不變,機制方程式得出的票價加幅起碼達1.5%才可啟動票價調整,加上3.35%累積加幅,全部加幅若一併在2023年追加,港鐵或可在原價上再加價4.85%。不過實際加幅仍要視乎經濟數據等。運房局回覆稱,機制設有「負擔能力上限」,即不得高於相應期間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變動幅度,以顧及市民的負擔能力。
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韓俊賢2022年3月31日於《明報》撰文指出,在經濟寒冬、疫情肆虐之時,作為全港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機構,港鐵應與市民共渡時艱。不少市民認為「凍漲」實在不夠,車費更應該有所調降,可是按照現有可加可減機制的條件下,似乎現在只能夠凍結車費,而未能再有所減低。
●評論摘要(經編輯刪節)(圖)
政府補貼「對}」加幅
當疫情過後,港鐵有可能在未來一次追加累計3.35%延後加幅,建議政府可一次過補貼港鐵有關延後加幅以對};現時(港鐵)「一鐵獨大」,加上未來有很多新鐵路項目,物業收入應很可觀,相反其他公共交通營運商好多撐不住,建議政府利用港鐵的股息補貼其他交通工具,變相由政府承擔加幅。——實政圓桌田北辰
隔年取消「延後加幅」
延後加幅應在隔年自動取消,若今年未能追回去年的加幅,下年便不應再計算有關加幅,否則一有得加就會不斷加。過去很多市民感覺港鐵獲利龐大,卻又不斷加價,建議在票價機制加入與盈利掛u的指數;凍結票價不會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但政府其他支援措施,如降低公共交通補貼門檻,可短期幫助市民。——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絔g
機制目前行之有效
(可加可減機制的加價幅度參考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短期看不到通脹率會大升,通脹率同樣受港鐵票價影響,相信港鐵2023年未必可大幅加價。現時機制已考慮市民負擔能力,加幅不可超出家庭入息中位數按年變化,暫時運作行之有效。——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
港鐵需大量資源協助營運
明白乘客希望票價優惠愈多愈好,惟(港鐵票價)八折優惠是因應疫情推出的一次過措施;疫情影響下,港鐵票務收入大減,但港鐵亦需大量資源,以維持鐵路營運及日常維修等。——港鐵香港客運服務總監楊美珍
■解讀衝突點工作紙(表)
◆網上工作紙另設概念闡釋及延伸問題:life.mingpao.com/htm/dl/20220428BY.doc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