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詞下片著重刻劃歷史人物,藉以進一步抒發作者蘇軾的遠大志向及懷才不遇之苦悶。
在三國文學及影視作品中,諸葛亮常以「羽扇綸巾」的形象出現,周瑜則是大都督裝束、佩劍、穿上盔甲示人。以下兩圖為電影《赤壁》的劇照。左圖為由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右圖為由梁朝偉飾演的周瑜。
◆第一段﹕刻劃周瑜英雄形象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二字,將讀者從眼前的景像帶回三國時代,刻劃周瑜的英雄形象。
此三句先寫他姿容威武,卓絕不凡,更娶得美人為妻。作者寫及二人婚事,為要突顯周瑜其時意氣風發,無人可匹,塑造其年少得志的英雄形象。
◆第二段﹕人物栩栩如生 六字概括大戰結果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此三句寫周瑜手搖羽扇,頭裹青絲巾,風度翩翩,於談笑間克敵制勝,一派儒將風範。
當時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窺伺江南,號稱「八十萬大軍」,以震懾孫權、劉備聯軍。兩軍在赤壁對壘,周瑜時任東吳大都督,指揮戰爭,儀態從容,因膽略、才智過人,故能巧妙地運用火攻,將曹操雄師燒成灰燼,以弱勝強,為東吳立下大功。
作者以「羽扇綸巾」寫其容貌儒雅,「談笑」寫其神態自若,屬直接描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又以「檣櫓灰飛煙滅」寥寥六字概括一場著名大戰的結果,間接塑造周瑜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英才。
◆第三段﹕返回現實 聯想自己當下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此三句由懷古思緒返回現實,由追憶古人聯想到自己當下處境。
泛舟江上,因見眼前的赤壁磯,神思回到八百多年前,想像三國時代的赤壁大戰,再想到意得志滿的英雄人物能在此建功立業。回顧自己,雖然早於二十一歲中進士,懷抱匡扶社稷之志;但後來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外放杭州,數年前又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只擔任團練副使。四十有七,年華老去而壯志未酬,因遊覽赤壁磯聯想起英雄人物,竟嚮往不已,不禁自嘲多情。
雖然看似輕描淡寫,但「早生華髮」反映他年近半百而功業未成,與周瑜的「雄姿英發」構成對比,其沉鬱苦悶可想而知。
◆第四段﹕首尾呼應巧妙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神遊三國戰場時,懷緬千古英雄,多情難禁;正如詞開首所言,一切古代英雄皆被時間淘盡,早已煙消雲散。古今多少事,既然只為後人笑談指點,如夢一場,那麼得失榮辱,又何必如此看重,如此執著?
回歸現實,與其困於有志為國效力卻屢遭貶謫的消極感傷和無可奈何之中,不如承江上清風明月,借一壺美酒,澆奠歷代風流人物於江心明月之中,以排遣愁悶。
文﹕甄沃奇 - 現職中學中文科老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念奴嬌•赤壁懷古〉筆記內容,由陳志文老師幫忙撰稿,特此鳴謝﹗
[語文同樂 第2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