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總是上火!天氣乾冷,室內暖氣很足,很多人的身體就「起火」了。嘴角起泡、嗓子乾痛,稍微吃點辛辣刺激的東西,大便乾結、便秘等各種情況就會找上門來……
「滅火」講究對癥下藥
其實從中醫角度來看,「上火分為多種,有心火、肺火、肝火和胃火等,又分實火和虛火兩類。」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王曉麗醫生介紹,對付虛火,只需日常飲食多加調理,癥狀便可消失;對付實火則需吃藥。總之,「滅火」需要對癥才能有效。
1.多吃百合滅心火
灼熱等癥狀;兒童表現為多動、不安等,這些都屬於虛火。 應對心火,可以服用滋陰降火藥物之外,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百合等補養心腎之品。
我們經常會說「心裏有火」,指的就是心火。心臟在中醫五行中屬火,掌管血脈運行。到了春季,更年期女性或老年人易情緒波動,失眠多夢,心情煩躁,導致出現口舌糜爛、尿黃灼熱等癥狀;兒童表現為多動、不安等,這些都屬於虛火。
應對心火,可以服用滋陰降火藥物之外,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百合等補養心腎之品。
2.適當運動滅肺火
民間有種說法,咳嗽是因為肺裏有火。情緒不穩定、兩眼乾澀、咳無痰、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都是肺火的表現,也屬於虛火。 想要滅肺火,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木瓜、梨、蘿蔔等。此外,要適當運動鍛煉。
3.多喝菊花茶清肝火
肝火旺盛時,眼睛腫痛發澀,血壓也容易出現波動,如果同時有煩躁易怒、口苦便乾等癥狀,多屬實火,可喝決明子茶、野菊花茶進行調理;如果同時有腳心發熱癥狀,多屬虛火,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
4.多吃銀耳除胃火
牙齦腫痛、口乾便乾、口臭嚴重等癥狀,可能是胃實火所致,可將西瓜皮的白色部分切成絲,拌上鹽來吃。還可以嘗試多吃涼拌的海帶或紫菜等食物。如果胃裏總像沒吃飽一樣,有點隱隱的疼痛,可能是胃虛火,可以多吃木瓜或銀耳等食物。
5.穴位按摩也能滅火
肝經從腳而生,沿腿內側一直上延,絡屬肝膽,之後再途經上顎、眼上至頭,輕則導致口乾舌燥,重則引起口腔潰瘍、結膜充血、頭痛頭暈等不適。因此,降肝火還需從下入手。
敗肝火可以從腳上的太沖穴和行間穴下手。臨睡前或者閑暇時交替按揉太沖穴和行間穴,用力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漸進,按壓後喝少量的溫水以便排泄,不出三天,肝火便會敗下陣來。
如果口腔上火很嚴重,伴有牙痛、咽喉痛、頭痛等諸多不適,除了按壓腳上兩個清火穴以外,還可以配合按壓手上的合谷穴,也可以起到清火祛疾的功效。
六步做自己的「消防員」
六種有效「滅火」方法,一起學學吧。
一、量腰圍穿好「防護服」
肥胖是身體發炎的關鍵推手,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珍妮莫羅指出,只要超過標準體重9公斤,身體就處於「促發炎」狀態。
小貼士:內臟脂肪囤積直接反映在腰圍的變化上,隨時盯緊腰圍可做為對抗發炎的工具,就像給自己穿上了滅火「防護服」:男士要保持在90厘米以下,女士80厘米以下。
二、好睡眠是「高壓水槍」
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臺大醫院小兒風濕免疫科主任江伯倫指出,經過一整天活動,身體累積的許多自由基持續傷害組織細胞,必須借助睡眠減緩新陳代謝緩解發炎。
小貼士: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醫生建議晚間11點前睡覺最好。
三、「呼吸器」濾空氣
空氣汙染和心臟病、過敏等發炎相關癥狀有關。生活中最主要的汙染來自城市空氣汙染和燃氣爐的使用。可在睡覺時使用空氣清潔機,以確保每天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能呼吸到乾凈空氣。將燃氣熱水器或燃氣竈改成使用電能的電熱水器等。
小貼士:切忌抽煙和吸二手煙,避免有害空氣入侵。
四、牙線是「防火門」
牙齦疾病是高度發炎現象,患有牙周病的人可能引發心臟病的幾率,是沒有牙周病者的1.5~2倍。
小貼士:伴隨牙周病出現的發炎可能引起嚴重系統性發炎。經常使用牙線、定期檢查牙齒、保持口腔清潔,是避免發炎的重要方法。
五、太極拳是「滅火器」
身體的防禦系統像軍隊一樣,必須經常操練,有外界病菌入侵時才能迅速整軍,撲滅發炎。打太極拳是個好選擇。高雄長庚醫院小兒科教授楊昆德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完成系統的太極拳練習後,可以提升人體免疫系統運作能力。
小貼士:太極拳屬於連續、慢動作運動,有助免疫調節,減緩發炎。如果是劇烈運動有可能適得其反。
六、好心情賽良藥
常懷敵意、容易憂郁的人通常比較容易心肌梗塞。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泄抒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火。好心情不僅是「滅火」後的療傷良藥,更是預防其他疾病最簡單實惠的方法。
提醒:別一上火就吃牛黃解毒片
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禁忌。服用降火類的中成藥一定要對癥:如牛黃解毒片是瀉三焦實火,清肺胃實熱的,只能在上火嚴重時(如牙床腫痛、大便不通或口舌生瘡)暫時服用以緩解癥狀,不可作為長期的治療用藥。
牛黃解毒片中含有的大黃、冰片、石膏、黃芩等成分性質寒涼,若大量服用會傷脾胃,並產生藥物依賴。如果病因明確,可用牛黃解毒片短期緩解癥狀,該藥服用時間不應超過3天,切忌過量或長期服用。「臨床上發現,一些患者為了瀉火解毒,大量、長期地服用牛黃解毒片,結果出現了皮疹、劇癢、胸悶、腹瀉等癥狀。這時應該警惕砷中毒。
————————————————————————————————————
「中年油膩」
與多種慢性病有關
作家馮唐寫了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第一條就是「不要成為一個胖子」,隨後「油膩」、「中年」這兩個詞一下子成為朋友圈熱點。為什麽「中年」一定會跟「發胖」掛鉤,人到中年就一定會發胖嗎?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人」呢?
年齡增長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下降
「年齡的增長會引起骨骼肌的丟失,從而導致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20歲以後每10年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下降2~3%,50歲左右每10年下降4%,相當於每天少消耗約150千卡熱量。加上現在很多中年人活動強度低、持續時間短以及營養水平過高,導致能量蓄積,發生肥胖。這就是‘中年’和‘肥胖’會掛鉤的直接原因。」歐陽曉俊主任介紹。
肥胖暗藏多種健康風險
比較常見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關系。約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癥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肥胖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中國人的肥胖主要是蘋果形肥胖,脂肪主要是堆積在腰部,內臟周圍的脂肪比較多,更易患各種慢性病;而西方人的肥胖通常是梨形肥胖,脂肪堆積在大腿和臀部,患慢性病概率低。」歐陽主任介紹。
飲食乾預別忘補充蛋白
飲食調節包括限制熱量攝入。我國成年人(18-49歲)輕身體活動者能量需要量為男性2250kcal,女性1800kcal;50-65歲的中年人,在輕身體活動量下,每日能量需要量減少為男性2100kcal,女性1750kcal。在均衡飲食的同時,應維持甚至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以避免骨骼肌的流失。而促進蛋白質合成的方法是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類(大豆)和動物產品(雞、魚、肉、蛋、奶)。
運動方面,推薦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同時注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如已嚴格按照以上方法調整了飲食和活動,仍然無法達到理想的體重,或肥胖合並了一些代謝性疾病,自行控制較困難,可前往醫院營養代謝門診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