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有名教師朋友分享,說他一名同事批評學生學習通識科後,只熟練於用不同答題框架寫答案,論說內容質素卻低落,部分人甚至以此攻擊該學科的價值。答題框架是好是壞?部分教師頗為反對有特定的答題框架,考評局也曾多次強調,通識科公開考試沒有指定的答題格式。筆者認為答題框架是學與教的其中一個工具,只要運用得宜,對學生的學習以至表達其想法都有幫助,但純粹學習這些框架,並不能令他們達到學習目標。
文:香港華仁書院陳家祺老師
筆者看過不同同工教導學生使用的答題框架,大致可分為「宏觀」及「微觀」兩個層面。筆者會在下文提出一些例子,請注意它們只是眾多框架的一小部分。
◆「宏觀」框架
「宏觀」框架是指整個答案的鋪排,涉及不同段落的主題,例子如下:
?解釋某社會現象對市民的生活素質帶來什麼影響時,可包括正面、負面的影響,並可注意是否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不同範疇的影響
?解釋影響青少年參與某些流行趨勢的因素時,可包括個人、家庭、學校、朋輩、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因素
?建議並解釋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時,可包括立法、執法、經濟誘因、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評論政府應否實行某政策措施時,可從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代價等角度討論
◆「微觀」框架
「微觀」框架是指整個答案中個別段落的鋪排,涉及同一段落中應有什麼內容,例子如下:
?比較不同政策措施何者較佳時,可先提出比較準則(甚至解釋此準則的意義及重要性),再把此準則套用於不同政策措施
?解釋解決問題的某項措施時,可在提出措施後,分析問題成因或情G,然後仔細描述措施細節,再解釋該等細節如何有助應對問題
?描述數據的趨勢時,可提出當中的走勢,再加上數據支持,並適當地處理數據,例如計算升幅或跌幅
◆功能一:ㄤo多角度思考
這些答題框架對學生來說,應有兩大功能。第一是ㄤo多角度思考,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參考「宏觀」的框架,有助建立更多不同的論點,令討論更全面。舉例說,有學生在思考驅使青少年參與賭博活動的可能因素時,只集中在朋輩層面、討論從眾壓力的影響,但當學生記起涉及個人、家庭、學校、朋輩、社會的框架時,便可想到父母賭博習慣(家庭層面)、報章體育版面賭博信息氾濫(社會層面)等可能因素。另一例子,在討論空氣污染對香港人的生活素質的影響時,學生大多只想到健康問題,但有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框架,學生可想到在經濟層面,香港可能因生產力下降而削弱競爭力。簡單而言,框架有助擴闊學生的思考向度。
◆功能二:加強表達能力
答題框架的第二項功能,是幫助學生表達其論點及論據,這種功能以「微觀」的框架較為明顯,例如在比較不同政策措施時,框架有助提醒學生在同一段落,用同一準則比較不同措施(儘管這不是必要的),令讀者更易掌握不同措施的優劣。又例如,解釋一項措施建議時,上文提及的框架可提醒學生要仔細描述建議的細節,也要解釋其成效(這看似理所當然,但部分學生不時忘記)。另一方面,「宏觀」的框架也提示學生把不同的論點分開闡述(例如分段),避免把不同論點混在一起,影響讀者的理解。
框架不是一切 了解議題為先
不過,框架只是輔助工具,只靠框架而不重視對議題的理解,既不能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在現實中也不能有效思考及與他人討論議題。
徒有框架 論點虛浮難獲高分
舉例說,分析導致青少年賭博的可能因素時,要對青少年的特質、香港現時有關賭博方面的狀G等有一定了解;分析空氣污染對生活素質帶來的問題時,要對空氣污染具一定知識;比較不同的政策措施時,也要認識措施內容、理解各項比較準則。
如果對議題本身理解不足,通常引致兩種情G:一)框架給予了提示,但仍然想不到論點(例如想不到新聞報道對賭博活動的影響);二)濫用框架,提出現實中不太重要或不真實的論點(例如空氣污染令外國人不想到港,繼而影響文化多元)。套用很多教育界前輩用過的比喻,上述情G就像打功夫時只有招式而沒有內功。所以,答題框架只是通識科其中一部分,相信也是最「即食」的一部分。
雖然不少學生都喜歡學習框架,不過要在通識科「穩陣」地得到好成績,以至能真正分析及回應當代議題、成為有識見的公民,在學習歷程中必須對社會及公共議題多加關注及了解,而這是需要持之以琲漣V力。
[通通識 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