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香港覓地困難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華英中學通識科主任賴礎賢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可發展用地、生態環境、緩衝地帶、休憩空間、土地用途及城市發展等概念
技能
.描述數據及綜合分析資料
.辨識及說明持份者的衝突點
.闡釋概念
.建構駁論
態度及價值觀
.平衡不同持份者的需要
.重視可持續發展
◆資料回應題
1. 利用資料A及B,指出及說明發展香港公營房屋所面對的困局。
解題
?宜留意題目用語,此題重點字眼為「困局」,答題時須解釋資料反映了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
?除仔細分析不同數據外,亦應嘗試綜合各項資訊,展示高階綜合能力
參考答案
港人對公屋需求迫切,但可建設用地難以追上龐大需求。根據資料A,香港2026/27年度前的公屋建成目標是28萬個單位,但目前只確定2016至2021年能建成9.45萬個單位,已覓得土地可建單位亦只得23.6萬,尚有4.4萬個單位需尋找土地建造。
同時,香港的可建設土地增長量卻大不如前。根據資料B,由2001至2006年每兩年可提供1300至1500公頃的土地,降至2007至2015年間每兩年只能提供200至500公頃的土地。可見,在需求龐大但土地供應增長卻在減少的情G下,香港公營房屋的發展正面對嚴重供不應求的困局。
2. 參考資料C及就你所知,香港要覓地發展房屋時可能會造成什麼持份者之間的衝突?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問持份者衝突必須多於一個持份者,他們不一定和議題有直接關係, 例如政黨和學者,宜以一組持份者作分析,切勿逐一分述
?衝突意味持份者對事物取捨原則不同,原則正是他們的價值觀,答題
時須指出他們的價值觀,並解釋價值觀間的牴觸
?提及價值爭議時,須論及「爭議點」,即涉及的範疇或層面
參考答案
等待上樓的市民與環保人士在應否使用郊野用地發展房屋上的衝突。
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希望盡快上樓,改善生活質素,他們認同開發郊園建屋。反之,環保人士認為環境保育無可取代,因郊園有大量自然環境,亦為居民提供娛樂休憩用地,故不認同為興建住房而發展郊園。
部分學者及政黨人士在發展土地的先後次序上存在衝突。
有學者指本港有不同類型未開發土地可發展,如棕地,故認為應優先發展生態價值相對低的地區;但有政黨認為郊園面積龐大,並不是每個範圍的生態及保育價值均極高,認為優先發展保育價值較低的郊區亦無不可,故與部分學者存在分歧。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認為發展郊野公園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解題
.學生作答時須扣連「可持續發展」概念,並解釋發展郊野公園將對「可持續發展」造成的正面或負面影響
.此題為「多大程度」題,即學生須交代個人立場,並就題目作正、反及駁論
參考答案
很大程度上符合
.平衡環境保護及經營發展:可持續發展除環保外,亦須顧及社會發展。現時香港房屋供應嚴重不足,市民承擔高昂租金,置業難。有限度發展郊野公園可提供大量建屋用地,而住宅用地佔總面積增加1個百分點,已能滿足100萬人的住屋需要,可見其社會效益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香港商業用地不足,致使香港的商廈租金冠絕全球,間接增加在港營商成本,影響經濟發展。而發展郊園或能提供大量商業用地,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對香港長遠經濟發展具推動作用
.駁論:雖然發展郊園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發展1%郊區,還有99%保留給市民。另外,非所有郊園有極高生態價值,發展它們既能造福社會,又不會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仍符可持續發展
很大程度上不符合
.帶來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郊園是大量生物的棲息地,若大興土木,影響生物棲息地後將不可逆轉,對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社會失去休憩選擇:城市的居住環境本極擠迫,不少市民會到郊野公園玩樂休息,若把郊園發展作其他用途,市民將失去欣賞自然及舒展身心的機會,付上沉重的社會成本,不利社會可持續發展
.駁論:香港土地問題雖然需求迫切,但並非沒有其他選擇,政府大可先發展棕地、高爾夫球場等生態價值較低的土地,在有其他選擇下破壞郊園生態,不符可持續發展原則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70914BZ.doc
(由通識科教師就時事議題撰寫)
[通通識 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