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舊戲對照復修洋樓 大門原貌仍是謎
【明報專訊】位於跑馬地毓秀街11號的洋樓,由第三級歷史建築活化成為今天開幕的F11攝影博物館。復修背後功臣是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其副總監羅嘉裕說,復修古蹟首重資料蒐集,但這幢80年洋樓的資料少之又少,最終團隊在舊電影見其部分舊貌,但仍留下一個謎團。
三級歷史建築 業主要求復修
羅嘉裕曾經負責虎豹別墅、太子道西179號等活化計劃,他說,往日接到私人公司查詢,大多是說:「幫我評定係咪無價值,我想拆鼳\。」兩年前,業主蘇彰德來電表示:「我有一幢三級歷史建築,我想整番好佢。」羅喜形於色,「我真係好surprise(驚喜)。」研究中心6人團隊分別來自建築、歷史及保育界別,他們馬上啟動計劃,首務是蒐集資料,再制定復修方向。
活化為攝影博物館
一貫做法是到政府檔案處、新聞處及地政處查找歷史,羅嘉裕說文件帶來的蛛絲馬[。洋樓在1934至35年間首次登記差餉,估計正是落成之時,地契刻意列明此地所建樓宇必須是「西洋式」,做法少見。他猜測因跑馬地是沼澤區,非宜居之地,1923年一場水浸更幾乎滅絕本來位於現址的黃泥涌村,故當時政府為吸引市民遷進此地,就以較高檔次的樓宇作賣點,在1920、30年代經營「安樂園飲冰室」的張吉盛家族曾是11號的租客。
戲中見露台原貌 拆後加裝飾
歷史可考,但洋樓外貌難猜。機緣巧合下得悉,由鄭則仕和葉德嫻主演的電影《行錯姻緣路》有毓秀街場景,他們即到電影資料館看電影,有極大發現。羅嘉裕說:「葉德嫻企鰬v樓露台向外望,見到露台只有箭嘴圖案,沒鐵製裝飾,我們就知道接手時見到的鐵製裝飾並非原裝設計,最後將佢拆出來。」但至今留下一個大謎團,就是所有相片也顯示不到洋層地下大門設計,由於三級歷史建築價值較低,容許改動,設計師可大膽設計。
F11的創辦人蘇彰德是前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及首席法律顧問,他一擲9000萬元購買物業,再用1500萬元復修。研究中心屬非牟利機構,是次收費幾十萬元,費用大部分花在裝修師傅人工,看似簡單的工序也要做10多次,全是「心機錢」。蘇彰德說,未來每個月營運費達6位數字,預計開館幾年也未能達收支平衡,因博物館展出相機及攝影作品,公眾事先預約可免費參觀,邀請攝影大師展覽額外亦需6位數字費用。
明報記者 鄭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