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李強暗駁「欠國務院經驗說」 /文:孫嘉業
【明報專訊】昨日的記者會是李強就任總理後首場個人表演,與幾名前任最大的不同,就是記者會英文翻譯由美女變成男性,這也令李強本人成為記者會的唯一焦點。從李強的表現看,算是準備充分,表現自如,看來他沒有浪費從二十大到現在的4個多月「見習期」。
記招改男翻譯 作答先提黨習
從李強回答的10個問題中,最大特點一是「尊習」,二是務實,充分表露出其長期在江浙滬等重商地區任職的地方官員特色。所謂「尊習」,就是言必稱「習近平總書記」或「黨中央」,如談未來5年的大政方針,先說中共二十大定下了宏偉藍圖,國務院只是做「施工圖」;談經濟政策,先說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作全面部署;談鄉村振興,也是先提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即使是他自己擅長的民營經濟政策,他也先提習近平在今次兩會對政協委員有關民營經濟的講話……
對於敏感的疫情防控政策轉向,李強在外媒的報道中,是力勸習改變清零政策、放開封控的主角。但他昨日回答防疫政策問題時,卻大力頌揚過去3年習近平主導的防疫政策,稱「各項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確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可能正是這種忠誠的態度,令他儘管有很多理念與政策取態與習未必完全一致,但仍深受習信任。從他昨日的答問看,並非溜鬚拍馬,而是高舉習的「大旗」,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理念。
外界對李強新內閣的最大詬病就是缺乏中央政府運作經驗,李強本人及副總理、國務委員,多無國務院工作履歷。甚至新一屆內閣多名部委首腦超齡留任,都被認為是要輔助這些新手領導,為其「保駕護航」。
指「不能設路障不設路標」
不過,李強昨日在回答新一屆政府自身建設問題時,卻藉機駁斥外界這種看法,他稱自己的感受是,「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稱要「推動各級幹部多到基層去調查研究,問計於民」、「拜群眾為師」,頗有「宰相必起於州部」之意,並要年輕官員「多接地氣」。他還說政府部門履行審批、監管等職責時,「不能只踩剎車、不踩油門,不能只設路障、不設路標」,暗諷國務院機關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外長秦剛的首場記者會安排的14個提問中,西方媒體記者只有美(NBC)日(NHK)法(AFP)各一名,昨日李強的首場記者會,10個提問者中只有一間西方傳媒(CNBC),而兩次記者會都有安排提問的中方媒體,除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中央官媒外,還有上海的新媒體「澎湃新聞」。新一屆黨政領導層中,習近平、韓正、李強先後做過上海書記,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新任常務副總理丁薛祥和中紀委書記李希,也都有上海任職經驗,未知這是否上海傳媒在這類重要記者會上漸受青睞的原因。
文:孫嘉業
(2023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