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幾年如科幻電影一般,全球大規模研發生產人造肉,並延伸到資本市場追捧,從去年熱潮也積極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吹起一股「人造肉風潮」。但能否持續卻也引來市場諸多質疑,認為在終端消費者的銷售反應、中華美食多樣化且味道不如真實肉,以及大陸對新鮮事態度變化快速等因素下,要說好人造肉的故事並不容易。 即便人造肉公司在2020年被視為全力進發大陸的一年。但就界面新聞評論指出,大陸消費者對人造肉關注並不會如此狂熱,或許就像鹹蛋黃蛋糕、珍珠奶茶或大白兔口味跨界等爆款的網紅口味一樣,短暫爆發後隨即風潮殆盡。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測,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以每年約15%的複合增長率上升,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人造肉概念在歐美市場受到熱捧。例如美國Beyond Meat在2019年5月掛牌上市,當日股價暴漲163%,創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 也因此,大陸肉類替代食品業不甘弱於人後。去年6月雙塔食品表示生產蛋白原料供貨給Beyond Meat;9月更與珍肉食品科技宣布研發出豌豆蛋白素肉月餅,連同哈高科、豐樂種業等多家涉及植物蛋白的個股形成「人造肉」概念股,帶動農業股逆市走紅。 上架淘寶4天僅售12份 與資本市場熱度相比,面對消費者的終端市場卻顯冷清。去年10月金字火腿公告與美國科研公司杜邦合作研發出人造肉產品,但上架之後,118元人民幣4片的人造肉在淘寶旗艦店4天僅售出12份。 更有大陸網友評論,在能用冬瓜做出扣肉,蓮藕做出炸排骨,豆腐做出回鍋肉的國家,人造肉真的沒太多機會。此外,大陸餐飲業者對人造肉態度也相當謹慎,僅在部分門店試水溫。這樣一來,對市場接收度也大打折扣。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李健表示,倘若人造肉真能散發肉味香氣,素食主義者是否會越過人造肉轉而回歸傳統素食又將是新的議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