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康文署北葵涌賽馬會游泳池3年前泳客溺斃案,死因聆訊揭示巡池救生員集體離開崗位,導致拯救真空。本報訪問兩名康文署前救生員,兩人均稱救生員將每日巡池的時間(下稱「巡池更」)當成休息時間,會留在休息室或救傷站休息,是行內「不成文規矩」,工會亦承認此做法,認同情G不理想。本報分別於上周四(6日)及周五(7日)傍晚觀察兩個康文署泳池,發現兩池均有出現「巡池真空」,當中一個兒童池有拯救盲點。康文署回應稱,若發現有員工違反紀律,會按既定程序處理。
明報記者 艾博瑜 周芷晴
康文署管理全港44個公眾游泳池場館,按申訴專員公署資料,每個泳池場館不同類型的泳池要有1至4名救生員當值,否則要關閉。曾在康文署泳池當季節性救生員約兩三年的比達(化名)說,救生員當值崗位有3種,分別是看台、救傷站及巡池,要每半小時換更一次。
巡池無列明範圍 多入救傷站休息室
記者上周四晚隨另一名曾在康文署泳池做季節性救生員一年的W先生(化名)到沙田賽馬會游泳池觀察。由當晚約8時至9時半,泳池3個看台均有救生員當值,而其中兩個看台均是按指引每半小時換更一次,但有一個面向主池的看台,由一名救生員當值一個小時,未有換更。更令人關注的是,由約8時到8時半,只見一名救生員在習水池看台下方與台上的救生員聊天,未有走動巡池;而約8時半至9時,更整個場館沒有任何人巡池。另外,該場館沒有任何救生員看台是面向兒童池。
W說,當晚救生員人手雖算理想,但「兒童池成為一個盲點」,而且巡池的救生員應在各泳池池邊圍上的黃線內巡邏,惟當晚未見有人在黃線內巡邏,他估計巡池的救生員是在救傷站或休息室內休息。比達則稱巡池時無明文規定職責範圍,「名義上是走來走去」。
記者兩池觀察 均不見巡池
記者上周五(7日)晚上約8時半轉到紅磡大環山泳池,按前救生員的指示觀察。當晚全場7個分佈不同池區的看台均有救生員當值,有按要求每半小時換更。不過,記者逗留的一個小時內,未見任何救生員巡池。當救生員從看台換更後,便進入位於主池附近的救傷站,該站的門雖然有窗,卻大部分被窗簾遮蔽,換言之站內難看到泳池。
比達說,按行內不成文的規矩,做巡池更的人會進入救傷站「待命」。他解釋,救生員一天工作7.5小時,只有一小時吃飯時間,其餘時間是「更接更」,沒有安排休息時間讓他們喝水、上廁所等,「故巡池變相是休息時間」。比達又說,如果在看台上的救生員突然有生理需要,通常會用對講機叫救傷站內的同事「補位」,亦會確保同事到達,自己才會離開看台。
工會:一有事「9秒9」衝出
W則說,「(救生員)無一更屬於休息,所以不在瞭望台就當休息(時間)」,即使更表上列明「巡池」,「在我們眼中就是休息」。W說,有些泳池的執行會較嚴謹,視乎該池的長工救生員是否也跟從指示,與季節性救生員一起巡池;但部分長工「當巡池是匿入去休息」,已成為「不成文規矩」,且上廁所不向上級請示亦屬常態,「大家都係咁」。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說,「一直以來都是用巡池來休息」,並承認做法不理想。他解釋,看台的救生員會以無線對講機與巡池、即在救傷站內的人溝通,「一有事,堶悸漱H都會『9秒9』衝出來」,又說救生員「對環境好敏感」。他說看台的工作最重要,因視野最廣、盲點較少,故看台一定不可以「真空」。
康署:主管會定期及突擊巡查
康文署回應稱,一直有內部管理指引供泳池管理人員參考,因應各泳池的需求調配適當人手當值;該署十分重視員工紀律,除了泳池當值主管需巡視及密切監察所有員工工作表現外,署方亦會安排各級場地主管定期及突擊巡查,監察員工的值勤情G,確保當值員工按指引執行職務;倘若發現有員工違反紀律,會按既定程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