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明年主辦奧運會的日本東京,明日起(4月1日)實施《人權條例案》,以打擊在公眾場合出現的仇恨言論及針對種族與性傾向的歧視,措施包括禁止涉及仇恨言論的活動使用公共設施進行等,盼實現《奧林匹克憲章》尊重人權的理念。不少論者支持當局打擊仇恨言論的做法,但擔心法例無列出明確準則、適用範圍或被任意擴張,恐令言論自由受限。
網上仇恨歧視影像將刪除
有關法案由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推動下制定,於去年10月通過,盼為迎接即將於明年舉行的東京奧運而改善當地的人權問題,為各都道府縣首次就有關議題立法。法案規定,為打擊仇恨言論,任何團體如可能舉行涉及仇恨言論與歧視的活動,且會導致安全問題者,將禁止使用公園、政府會堂等公共設施。另外,當局亦將要求刪除網上的仇恨歧視言論與影像,以防止不當內容擴散。相關個案將交由專家組成的審查小組提供意見,確認被禁限活動或言論是否涉仇恨歧視。
民間組織「外國人人權法聯絡會」代表丹羽雅雄認為,東京作為日本首都,通過立法防止歧視與仇恨言論,對多年打擊仇恨言論未有寸進的情G而言是重大一步,值得加許,但擔心法例並無具體列明限制基準,可能遭任意演譯,成為打擊言論自由的權仗。前上智大學前教授田島泰彥亦擔心法案會損害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
日本近年針對特定民族與國籍人士的仇恨言論備受社會關注。法務省於2012至2015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全國涉及仇恨言論的示威活動共1152宗,主要發生在東京、神奈川、京都和大阪等地,其中涉及排斥特定民族與國籍人士,以至主張加害他們的示威活動共46宗。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於2014年就日本人權狀G發表調查報告,亦指出日本廣泛存在針對中國人、朝鮮人和韓國人等少數族群的種族歧視與仇恨言論,而刑事及民事法例對此類行為的規範欠奉,未能對少數族群提供充分保障。
2016年全國法例欠震懾力
日本於2016年在全國實施《仇恨言論對策法》,盼打擊針對特定民族與國籍人士的排斥、加害威脅或蔑視,但該法只提到不應容忍這類行為而不是禁止,因而被質疑沒有震懾力。部分地方政府如川崎市、京都市等近年陸續推出指引,限制利用公共設施舉行仇恨活動。這些措施雖一度令仇恨活動減少,但涉及仇恨的示威近期再次出現,極右團體如「日本第一黨」、「在特會」(不容許在日外國人特權市民會)在大阪、京都等城市活動增加,特別集中在東京舉行。
甚至個別日本官員也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如厚生勞動省薪金課長武田康祐本月19日在韓國金浦機場涉嫌醉酒鬧事,毆打航空公司職員而被捕,爭執期間曾稱「討厭」韓國人。日本俸金機構高官葛西幸久亦被揭在社交網絡匿名發文,稱韓國人是「屬國根性的卑劣民族」、「要掃清在日(韓國人)、拒絕新的入境」等。
民族主義隨安倍上台坐大
原《每日新聞》記者中村一成關注到,民族主義勢力隨安倍晉三上台而有坐大趨勢,像「在特會」於安倍上台的2006年成立。
他說:「安倍顯然利用種族主義、排外主義來上位的人。」律師豐福誠二也認為日本變得愈來愈右傾,主張日本接納聯合國的建議,訂立有實際罰則的反仇恨法律。(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