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繪駱駝(返還編號360) 體形碩壯,作昂首嘶鳴狀,造型寫實。駱駝在南北朝時期已出現於隨葬明器中。唐代中外交流頻繁,在西行的絲綢之路上,吃苦耐勞的駱駝是當時最得力的運輸能手。生活中的駱駝,經過唐代工匠的藝術加工,都顯得輕捷俊美、強勁雄偉。駱駝有雙峰駝和單峰駝之分,唐代雕塑作品中高大的雙峰駝居多,身材較小、四肢修長的單峰駝塑造較少。 漢代彩繪繭形壺(返還編號362) 因器型似蠶繭而得名。器呈唇口、短頸、圈足,腹呈橫向長橢圓狀。初為戰國時期秦國所產,後盛行於西漢,壺腹或彩繪流雲、幾何圖案,或僅以暗刻弦紋裝飾。繭形壺在當時既做容器,又可在戰爭中埋入地下。早在戰國時代,軍隊作戰就用它來測量敵我之間的距離。古人將這種陶壺埋在地下,注水後可以聽到遠方馬隊傳來的聲波。軍中培養出的測聽者,通過陶壺聲音和水波的細微不同,能測量出敵人的數量和距離。繭形壺出土地包括陝西、河南、山西、四川、湖北、江蘇、山東、甘肅等地墓葬及遺址,其中在陝西關中地區,繭形壺出現的數量及樣式最多。繭形壺造型、繪畫精美大氣,是漢朝燦爛輝煌文明的縮影。 新石器時代紅陶罐(返還編號432) 這是一個馬家窯文化彩繪紅陶罐。馬家窯文化製陶業非常發達,其彩陶形成了絢麗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馬家窯文化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馬家窯文化的製陶工藝已開始使用慢輪修坯,並利用轉輪繪製同心圓紋、弦紋和平行線等紋飾。在中國所發現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馬家窯文化彩陶比例最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