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加坡有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港式英語亦然,港人有時候會寫「Fai d lah(快瓥)!」的港式英文用語。香港浸會大學文學系去年底舉辦一日的英語寫作工作坊,鼓勵中學生多使用有香港特色的英語,其中包括「ah ma(儦)」、「ge ()」等助語詞去寫作。有學生當時就以山竹襲港為題,描寫風暴過後人們復工情G,並以英文表達港式用語。 學者:沒信心寫 因活在別人影子 工作坊去年12月中舉行,開放給全港中學生參加,浸大最終收到約150份申請,並邀請其中30多名不同中學的學生出席。工作坊先以本地作家的英文詩作分析,向學生解釋當中部分刻意不符合傳統的英語文法。浸大英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何麗明表示,期望教授學生分辨傳統英語文法和港式用語後,再讓學生有意識地自由運用。 學生在工作坊中需以英語創作,各人作品主題包括個人經歷、佔領運動、港珠澳大橋及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等時事,其中描寫山竹的學生用了「Fai d lah(快瓥)」等港式用語,以表達上班族在港鐵站等候上車時心急如焚的心情。 另一負責該工作坊的浸大文學院副院長黃良喜期望透過工作坊推廣具港式元素的英文,令全球人都能欣賞香港的文字,「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寫英語寫得那麼沒信心和差,就是因為他們的英語是活在別人的影子下」。 學生訪非華族 出書談本土國際 另外,浸大文學院一個翻譯課程的課研項目,則讓學生以本地非華裔社群作切入點,訪問泰國、葡萄牙、波蘭、法國在港居住的社群,思考社會構成、身分認同和性別等議題,近日更將訪問內容集結成書,出版《家在香港:非華人族群調查》。負責項目的英國語言文學系(翻譯學課程)副教授楊慧儀認為,香港也有很國際化的社會,「是否要乘10多小時飛機出到去才是『國際』,有些同學就說其實不是的,『國際』就在身邊,我們可立足本地社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