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癌主要成因之一,及早治療有效減低風險。港大於2015至16年間為逾萬名市民篩查肝炎,發現7.8%患乙肝,其中高達48%患者不自知,或錯失黃金治療期。研究又發現愈貧窮的群組,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感染率愈高,相信與生活環境有關。研究團隊促請實施全民乙肝篩查,助及早診斷和治療減低死亡率。
收入愈低感染率愈高
研究發現,有甲型和戊型肝炎抗體的人分別為65.1%和33.3%,代表他們曾受病毒感染。研究同時發現,兩種肝炎的抗體陽性率與受訪者家庭收入成反比,例如甲肝和戊肝陽性比率在月入1萬元以下群組,分別為80.7%和41.4%,遠高於整體水平;3萬元以上群組則是48.2%和22.9%,研究團隊相信與低收入者生活環境較差,或較易進食未煮熟的受污染食物如海鮮和豬肝臟有關。甲型和戊型肝炎普遍能引起急性肝炎,死亡率低。
學者倡全民篩查乙肝
乙肝初期病徵不明顯,港大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指出,有乙肝病人至出現肝硬化等併發症才知患病,錯過黃金治療期,促請本港實施全民乙型肝炎篩查。他又說,驗血篩檢成本每人每次約20至30元,加上乙肝藥費便宜,相信大型篩查有助市民及早診斷和治療,減低死亡率,並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此外,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H副教授司徒偉基指出,今次研究發現僅6%市民有注射甲肝疫苗,但本港甲肝患病率高,建議沒染過甲肝者可打疫苗預防,又認為未來可考慮引入人群甲肝疫苗接種計劃;並建議篩查丙肝高危人口,如曾共用針筒者。衛生署稱,為消除病毒性肝炎對本港公共衛生的威脅,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已於2018年成立,會制訂全面覆蓋病毒性肝炎預防及治療的策略。
■
知識增益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病徵有發燒,疲倦,腹瀉,噁心等等。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接觸或進食受感染者糞便污染過的物件、食物或水;與感染者有緊密接觸或性接觸亦可傳播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急性肝衰竭。目前沒有藥物醫治甲型肝炎,治療方法主要是保持身體舒適和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水分。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病徵與甲型肝炎相似,大約5至10%的成人患者及95%受母體感染的嬰兒不能清除這種病毒,因而變成慢性帶菌者,並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除了母體感染,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針灸,或與患者有性接觸等都可能受到感染。
丙型肝炎
部分丙型肝炎帶病毒者會因慢性肝炎而令肝臟出現傷疤,甚至演變為肝癌,就像乙型肝炎一樣。潛伏期一般是6至9星期,丙型肝炎的傳播方法包括共用針筒及於醫護場所使用受感染的注射工具。
◆本港肝炎患者情G(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圖表,描述甲肝及戊肝抗體比例的兩個特徵。
解題
作答時不應只把數據抄寫一次,應適切描述及分析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特徵(圖)
◆延伸回應題
(2) 「政府應撥資源以降低肝炎對本港公共衛生的威脅。」你是否同意這看法?
解題
本題設有地域限制,需緊扣香港情G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本港、公共衛生、政府角色(圖)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5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