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非本地學生入讀教資會資助課程,人數以核准資助學額的20%為限,2017/18學年八大非本地生佔本科生比例約為13%。財政預算案上月公布,教資會秘書處於2019/20年度預留5000萬元開展全新資助計劃,支援八大推動國際化和提升學生學習經驗,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所獲資助最多,佔整筆撥款逾五分之一,最少的是非本地生比例最低的嶺南大學,只有174萬元。八大均回覆,將運用新資源加強本地生到海外交流,當中有大學將增加一帶一路及大灣區交流,另有大學稱會開拓海外生源。 教資會預留5000萬元推出「2019-22三年期加強國際化和學生學習經驗資助計劃」,指要以本地本科生為主要受益人。本報向八大查詢2018/19學年「資助學士課程」最新的非本地生數字,惟城大、嶺大、教大及理大沒提供任何相關數字,本報以教資會網頁最新的2017/18學年數字作比較。 嶺大所獲資助174萬最少 2017/18學年,嶺南大學非本地生佔本科生比例約6.4%,為八大最低,新計劃下嶺大所獲資助金額同樣最少(見表),只有174萬元,中大資助額則最多,有逾1000萬元。本報向教資會查詢分配資助的原則,獲回覆指相關撥款以下個三年期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額比例批出。 教協:非本地生增長適中 2015/16至2017/18學年期間,八大非本地本科生比例升約1百分點至約13%,非本地生來源以內地最多。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八大非本地本科生比例增長已屬適中,否則院校也未必負荷得到,「宿舍是一個卡住的問題,若你讓外地或內地學生來,但不夠宿舍給他們,困難很大,尤其香港住屋這麼難,是很大的關卡」。 大學須提交建議書,內容須包含但不限於為本地學生提供交流及實習機會、鼓勵本地和非本地學生融合、服務學習或領袖教育、學生創業和創新活動,以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活動。 港大:無空間拓非本地生比例 本報向八大查詢將如何運用新資源,其中嶺大和教大稱會有委員會制定策略;科大稱會讓未能花上一學期赴海外學生到包括歐亞、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等地交流;港大稱會逐步實現讓全校學生在本科課程分別到海外與內地學習經歷一次,但稱在目前政府政策下,沒空間拓展非本地生比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