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貿易戰戰鼓於去年3月響起,雖然外界普遍認為,美國主動發起這場貿戰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之舉,最終不會有贏家,但從去年兩國的經濟表現來看,中國的「傷勢」顯然來得較快較明顯,但看似先勝一仗的美國,貿戰的影響亦已陸續浮現。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從多項主要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在去年貿戰陰霾中每G愈下,GDP由首季的6.8%回落至第四季的6.4%,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12月跌穿50以下盛衰水平,反映外貿的細項新出口訂單指數12月錄得46.6的2016年7月以來新低。外貿方面,雖然全年增長未見轉差,但主因是廠商趕在關稅落實前提早接訂單趕出貨,造成數據擾動,單看12月進出口增幅大幅放緩至按年倒退1.2%,可見趕出口效應消減後,中國外貿所受的衝擊隨即浮現。
「中國不輸是贏,美國不贏是輸」
誠然,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能全歸因於貿易戰,還包括改革帶來的經濟陣痛、從重量改為重質的改變等等。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於本月初一篇評論文章也指出,貿易戰是在中國經濟處於周期谷底,而美國經濟處於邁向景氣的時期發生,這種背馳的形勢,令貿易戰「中國不輸就是贏,美國不贏就是輸」。換句話說,只要中國就業穩定,經濟不發生斷崖式下跌,GDP仍在合理區間便是贏,相反美國如果不能達到收窄貿易赤字、企業回流,就會成為輸家。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哈繼銘認為,短期來看貿易戰無贏家,但毋庸置疑中國受影響大於美國,因為中國對美出口的GDP佔比數倍於美國。此外,A股去年全球表現最差(見另文),12月外貿驟然放緩,外企向他國轉移,亦影響未來出口和就業。哈繼銘坦言,如談判失敗,貿易戰升級,中國出口和就業將面臨更大壓力,人民幣匯率貶值和資金外流加劇,資本市場將受到新一輪衝擊。但貿易戰本身對美國經濟影響較小,因為美國對華出口佔經濟比重很低,而且人民幣貶值會抵消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對美國經濟的衝擊,主要還是體現在資本市場上。
去年第四季美股大跌將致消費壓力
梅新育亦指出,去年第四季美股驟然大跌,雖貌似未傷及實體經濟,但由於美國金融業在經濟中佔比遠遠高於中國,隨茯股持續大幅下行,其財富效應最終將導致居民消費壓抑,尤其是以蘋果為首的上市美企巨賈近期已紛紛透露在華業務因貿易戰而受壓,影響將從股市傳導至實體經濟。
香港美國商會主席Tara Joseph認為,如談判失敗並進一步加徵關稅,從事對華貿易業務的美企將「很受傷」,進而打擊美國經濟;她估計,或會有部分美資因此改投其他國家,但中國市場難有代替品,相信企業會盡力維持在華業務。
華專家憂戰線轉「科技禁運」
不過,哈繼銘相信就算貿易戰傷及兩國,也不至於傷重倒下,一方面中國經濟還有6%左右增長幅度,中央亦推行刺激政策調整;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仍有2%至3%增速,就業和消費強勁,美聯儲也表示今年加息更審慎。但他較擔憂是美國將戰線從「關稅」轉向「科技禁運」,以及嚴限中國對美國的科技投資,這對中國科技發展可能會有較深刻影響,畢竟自主創新說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