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3) 古訓有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般理解是,假如我們不是擔任這個職位,就不去參與或謀劃這職位的事務。在現今社會,你是否同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談談你的看法。
文:蔡浚希(2018年寫作卷獲5**)
在孔老先生眼中,定名分興禮樂,君臣父子各得其所,人人安分守己,社會井然有序,自然天下太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教訓源自孔子對重建禮樂社會的美好期盼。可是在現今社會中,這句話又生出許多波瀾來:有人覺得各安其位,不無道理;有人覺得安守本分,不過是推卸責任的砌詞。是非對錯,大可不必蓋棺論定。[1]
從積極意義上說,此話強調的是做好本分,各司其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過來說就是「在其位則謀其政」。不論社會、政府、企業、學校、家庭,凡屬組織,必有分工。企業中有總裁、董事、經理、員工,學校埵陵晡齱B教師、助理、校工,政府埵釭攭x、局長、高級公務員、普通公務員,不同的崗位各有不同的職責與義務,各自發揮他們的才能或特點,互相配合,方能成就一個目標一致、高效率運轉的組織或機構[2],比如槍械的彈匣、子彈、扳機、槍托、槍管等零件必須組裝到位,毫無偏差,一把槍才能精準地發射子彈。明代景德鎮陶瓷聞名中外,原因之一在於製作過程分工仔細明確,技工各擅勝場,一件陶瓷「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才造就鬼斧神工的藝術品。倘若製作瓷泥的跑去當製坯,製坯的不時兼燒陶瓷,燒陶瓷的半路去上釉,不務本業惟謀他職,一切工序都將陷於混亂,陶瓷的質量也會大大遜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理古今俱一。[3]
然而更常見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成為敷衍塞責的護身符。不少人心抱「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個人職責以外一概不管不理,絕不越雷池一步。然而處理事情少不免團隊合作,也少不免共同承擔:學校的分組匯報、企業的小組競爭、政府跨部門協作,均需要組員之間的協調、溝通、互助。如果事事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掛在口邊,對團隊的工作漠不關心,冷淡對待,結果可想而知。[4]早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全港塌樹處處,滿目瘡痍。面對風災後的亂局,政府部門本應通力合作,清理塌樹,豈料各部門互相推搪:公園旁的一棵樹折臥馬路,食環署說只會處理根部完全斷裂的樹木;路政署說只管行車路,不管行人路;康文署說只負責康樂用地的維護,運輸用地不由它管;樹木辦說沒有權力協調各部門處理塌樹,各類理由和解釋層出不窮。政府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不願踰界,結果清理工作進度緩慢,市民怨聲載道。相反,不少市民沒有抱持「不管閒事」的狹隘心態,反而自發清理風災遺留的殘枝敗葉,為恢復城市的安寧各盡綿力。[5]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語奉為圭臬(即準則)的人,缺少的是一份承擔責任的勇氣,更是一份守望相助的人情味。[6]
分工協作各盡所能,是組織運作最大的原則。越俎代庖,固然不妥;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視作金科玉律,甚至當作逃避責任的藉口,也不合適。然則在此矛盾中如何自處?孔子說「過猶不及」,正是切中肯綮(即重點)。敬業樂業、竭誠盡忠、恪守本職,上至首長領導,下至販夫走卒,都應如此。假如你行有餘力,也不妨越一下位,關懷身邊的人和事,分擔一下別人肩上的千斤擔兒。既不過分僭越,忘記本分,也不獨善其身,冷酷無情,分寸的拿閂O一種高深的學問。[7]
真理與錯誤總是並行不悖的。若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改成「在其位先謀其政」,那是大概不錯吧![8]
(約1270字,文章經編輯修訂)
■教師點評
[1]引入︰探討古訓之源頭及其作用,言其正反,言之成理,初現紮實的文化基礎。
[2]從生活、校園選取例子,增加共鳴。企業、學校、政府,層層推展,論證充分。
[3]善用比喻論證/類比推理。從發射子彈到製造陶瓷,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理論延伸到具體層面,以證明這道理古今皆然。
[4]筆鋒一轉,帶出此一取態也有可能帶來反效果,說明事情好壞關乎看待事物的態度。「各司其職」可以說是分工仔細,但也有可能變成「不管他人瓦上霜」。
[5]以風災後各部門的職責及反應為例,指出最重要的是具備承擔的勇氣。例子非常貼切,立意得到解決,相得益彰。
[6]呼籲不應盲目抱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心態,帶出己見之餘同時反思,處理得宜。
[7]以「過猶不及」作為論述的綱領,取態相當精明,既能展現立意,又可立於不敗之地。這不叫「騎牆」,而是豐富了論述的內涵,分寸拿面o當。若要更簡潔清晰,我會表明不同意這個古訓,因為它更大程度會使人「缺少一份承擔責任的勇氣」或「缺少一份守望相助的人情味」。
[8]末段總結,宜多談兩句,說明「在其位先謀其政」及其取得的最大效果。
顧問教師:蒲葦老師
整理:蔡康琪
圖: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