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患有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小朋友,經常被教師標籤為「曳學生」。小學二年級生因患過度活躍症,令母子二人均被排擠,連學校教師亦說「你兒子不食藥,最好別返學」,身心俱疲下決定移民;另有家長等不及輪候公立醫院,每月自掏萬餘元讓女兒接受精神、心理輔導及藝術治療,結果要賣樓套現。 明報記者 羅嘉凝 單親媽媽Angela與7歲兒子一同生活,兒子升上小學後成績一落千丈,並經常因「郁身郁勢」、騷擾其他同學而被罰,每朝出門上學就是一場持續個多小時的母子角力戰,兒子有日告訴Angela「我是一個無用的小朋友」。 母子均受排擠 子自卑「無用小朋友」 Angela帶兒子看名醫,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每次診金連藥費約4000元,但服藥後兒子會失眠、沒胃口,她曾私自停診,「學校老師當天已來電說『你兒子不食藥,最好別返學了』」,她就知道兒子沒食藥,又動手動腳,又「曳」了。 因為兒子「曳」,家長們私下叫子女「不要和他玩」,又話「兒子這麼曳,一定是媽媽沒好好管教」,於是Angela亦被摒除於「媽咪群組」外,母子二人均被排擠。Angela來不及輪候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已決定今年9月移民加拿大,一來因家人均在加國,二來她得知在加拿大ADHD非常普遍,家長、教師不會把他們當成「不受歡迎人物」。 公院人龍長 家長賣樓求診私醫 伍女士亦有類似經歷,兩年前她經常接到學校來電,投訴女兒太「曳」、上課時間經常不見人,她帶7歲女兒到瑪麗醫院排期預約,但該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新症排期至2020年10月,連自費的瑪麗醫院私家門診亦需等候3個月至2017年10月,她唯有求助私人執業專科醫生確診過度活症,提交專科醫生轉介信後,瑪麗醫院將排期由2020年提前為2019年尾。 輪候時間縮短了,但女兒每天在家中搣指甲、尖叫、撞牆、要生要死,等不及公院服務,唯有到兒童精神科私家醫生求診,惟每次診金4000元,女兒後來更被轉介接受心理輔導,每月平均醫藥費近1萬元。兩年的治療,錢如倒水般,把樓都賣了。女兒現已10歲,已過治療黃金期,伍女士最近安排女兒上兒童藝術課程,希望為女兒找到一條出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