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檢視遊樂場外,據悉將成立的兒童事務委員會亦擬從「源頭」着手,檢視如何建構幸福家庭,因過往不少兒童悲劇,問題源頭是破碎家庭,故有需要加強家庭支援,讓兒童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雷張慎佳認為,政府應提出有原則性的願景及實際建議,而非泛泛而談,舉例如虐兒個案方面,現已有50多個國家立法禁止體罰,香港仍停留在刑事處理階段。
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有73,428名單親者(與18歲以下子女同住的父與母),當中逾5萬名為單親媽媽。
雷張慎佳說建構幸福家庭是抽象概念,如委員會希望由此入手,應先提出具體願景,協調政府各部門合作。政府在2005年推出針對0至5歲兒童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社署、醫管局、教育局及衛生署跨部門合作,支援有產後抑鬱母親、有社會服務需要或發展問題的兒童等,雷張慎佳說該計劃是好計劃,但多年沒檢討,認為委員會應檢視現時相關政策。
雷張慎佳批評香港仍將兒童權利視為「福利」,舉例如挪威政府設兒童事務專員,不時與兒童會面並徵詢意見,顯示政府尊重兒童聲音。政務司長兼委員會主席張建宗曾稱「不排除」委員會未來升格為法定組織,雷張慎佳強調若政府有心關注兒童權益問題,應公布升格時間表,令委員會意見「免成空談」。
張超雄倡研虐兒案 找出共通性
社署去年有近千宗虐兒呈報個案,約六成施虐者為受害人父母。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主席張超雄說,接二連三的虐兒事件反映政策漏洞,又指英國會就每宗兒童非自然死亡或嚴重虐兒等個案成立調查委員會,檢視相關政策及機制漏洞,不出數月有結果,更會公開報告。他認為,如委員會希望檢視如何建立幸福家庭,其中應就虐兒案件作研究,找出背後原因的共通性等,從而讓政府推出針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