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結束至今20天,新一屆政治局和書記處的高官基本都有公開活動,進入11月以來,只有前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圖)和前中央統戰部長孫春蘭兩人一直未有公開活動。箇中原因是,兩人都卸任了原兼職,卻遲遲未見公布新兼職,兩人的職務現在只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的任職要待明年3月才揭曉。
孫春蘭新職的走向較為明朗,作為政治局中唯一的女委員,她極大可能接替劉延東的角色,明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的新職則仍有變數,一說是循汪洋的前例,接任國務院副總理,另一說是接替李源潮,出任國家副主席。
對於胡春華來說,走汪洋的路當然好過走李源潮的路,副總理可分管一些領域的實務,可增加經濟管理經驗,副總理也歷來是進入政治局常委的重要途徑,從朱鎔基、溫家寶、李克強,到張德江、汪洋等,入常委前都做過副總理。
而國家副主席,若非像胡錦濤、曾慶紅、習近平那樣同時兼任書記處常務書記,則如烏蘭夫、王震、李源潮般,成為禮儀性擺設。李源潮雖然名義上兼任中央外事小組、港澳協調小組等副組長,但實際上只是出國奔喪道賀的角色。十九大後,身為國家副元首,他已消失於公眾視野之中,連歡迎特朗普的國宴,都不見他身影。
關於國家副主席人選的傳聞中,還有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和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兩個版本,若是王滬寧,則顯示他在主管黨務之外,再肩負外交工作,走的是胡錦濤、曾慶紅、習近平的路徑;若是楊潔篪,雖可發揮其外交所長,但也意味着今後他不太可能再陪同習近平外訪,因為正副國家主席不可能同時聯袂到訪同一國家。若是胡春華,則無疑意味他重蹈李源潮覆轍。
胡春華的新職,要等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後才能揭曉。而即使是做副總理,其排名先後與分管領域也很重要。按照資歷,胡在副總理中的排名可能低於韓正、孫春蘭,高於楊潔篪、劉鶴,分管領域,他可能接手汪洋主管的農業和扶貧,但不太可能接手商務外貿,因為那是楊潔篪和劉鶴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