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聯早前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非牟利機構九龍樂善堂早前獲恒基地產以象徵式1元租出九龍城一舊樓20個單位,機構正展開裝修工程,預計下月初完工。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每日接到逾百市民查詢,反應踴躍;計劃設立「樓長」制度,樓長住戶單位有特別通道,其他住戶可透過其單位進入大廈的「共享平台」,又研究在底層設共享飯堂。她期望,政府可以檢視共享房屋成效,並投撥資源,如增聘社工協助基層。
明報記者 葉真真
單位翻新牆壁有潔具喉管
該幢舊樓為九龍城福佬村道75至77號新益樓,可提供20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約260呎,可供3至4人入住。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表示,新益樓樓高5層,每層4個單位,恒基地產協助把單位還原原有間隔,即客廳、房間、廚房及廁所各一,機構再自行撥160萬元為每個單位做簡單裝修,平均每個單位約8萬元,包括翻新牆壁、安裝潔具及喉管等;機構亦正收集外界的二手家具,供住戶入住時使用。劉愛詩透露,至今約有10名小業主聯絡機構,欲提供單位平價出租。
計劃推出後反應熱烈,她表示,接受申請後,近日每天均接到逾百個查詢,亦有市民親臨辦事處交表,會透過多方面挑選合適家庭(見另表),往後亦會向政府提交中期及完整報告,檢視成效,「我們不介意第一批做試驗計劃,希望有成效後,政府真的可以此為長遠規劃」。
機構自資聘請了兩人專責負責項目,其中一人為註冊社工,協助篩選時家訪,以及提供住戶輔導服務。她期望,政府考慮投放資源助計劃持續下去,如為機構提供社工,以協助支援家庭需要。
樓長作住戶代表 單位通「共享空間」
她表示,這計劃推廣共享文化,除了在兩間地舖開設共享服務飯堂和社企,亦計劃設立「樓長」制度,選出一個住戶代表協助處理大樓事務,其單位內亦會有通道連接大廈平台,住戶可通過其單位使用平台的共享空間。
她笑言,當然不會要求樓長每日開放住所予外人進入,只是周末舉行親子活動時讓住戶經過其單位進入平台,最終目標是住戶可以互相幫忙,共同管理大廈。
冀住戶參與:共享飯堂幫手清掃
劉愛詩表示,外間會把計劃受惠市民標籤為低下階層,為免對住客帶來標籤效應,機構除了向住客收取可負擔的租金,亦要求住戶一同付出參與,如使用地舖社區飯堂服務後,需要參與清理器皿等。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