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7年綜合卷的見解論證部分要求考生配合小學的特色,論證選擇其中一個活化方案的原因。若同學未能扣連〈閱讀材料〉中所提及的小學特色,只是就方案的內容發揮,實難取得上品分數。同學可參考以下示例,留意如何回應資料要求,並以方案的細節論證成效。
■題目
試以東灣村居民陳一心的身分,撰寫書信一篇給香城社區福利局長周祉福,建議一個東灣村社區中心來年的計劃,並從兩個角度解釋原因。
◆錄音材料:東灣村居民正討論社區中心來年的計劃建議,以下節錄自他們的對話。(見圖)
◆閱讀材料:(見圖)
計劃一:關懷東灣兒童 改變社區風氣
組織關心兒童義工團,支援有需要的家庭,推廣鄰里互助之風
舉辦講座,由不同專業人士介紹與照顧兒童有關的議題
定期舉辦歌藝表演、攤位遊戲等鼓勵親子交流的活動
◆構思(見表)
■示例及點評
首先,從實際支援的角度而言,此計劃能幫助雙職家庭(論點一:清楚指出計劃扣連居民需要)。東灣村有不少村民收入不高,未必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聘請家傭,若夫婦其中一人留在家中照顧子女,則必須放棄一份收入,實難以改善家中經濟條件(現?:東灣村較多雙職家庭)。此計劃可一解雙職家庭的煩憂。本人建議邀請區內居民,組織關心兒童義工團。義工團可於社區中心提供課餘託管服務。除了在家長下班前暫時看管兒童,義工還會籌辦休閒活動,讓學童放鬆身心(以義工團的細節論證成效)。同時,亦可邀請這些兒童的家長公餘當義工導師,發揮所長,教授興趣班,例如兒童烹飪班。一方面,家長能更了解子女,與其他家長互補,另一方面,子女亦會為父母擔任同輩的導師而自豪,並在學業和紀律以外,與父母多了談天的話題(以義工團的細節論證成效)。
此外,推行此計劃實能加強親子間的溝通(論點二:清楚指出計劃扣連居民需要)。家長下班回家或因身心疲憊,未有精神和孩子相處溝通,慢慢地,孩子可能會誤以為父母並不重視自己(現?:親子之間缺乏溝通)。孩子正值成長階段,需要父母悉心照料,亦渴望得到父母認同。此計劃正好提供機會,幫助建立親子關係。本人建議舉辦不同的親子交流活動,令家長與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下溝通和了解。例如親子歌唱表演,子女和父母合唱一曲,選曲時,父母可以了解子女在學校上音樂課的情?,他們學了什麼歌曲,或是在校園內與老師同學相處的趣聞。練習時,子女可能會對父母有各種要求,例如希望父母伴舞,或是扮演不同角色等。在有趣的討論中,父母不知不覺間放下平日管教孩子的壓力,由子女發揮無窮的創意,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子女(以親子交流活動的細節論證成效)。
其次,本人期望此計劃能推廣關懷兒童的風氣(角度),教育家長重視兒童發展(論點一)。父母能目睹子女成長,自是欣喜萬分,惟管教兒童,如何幫助孩子身心靈發展,卻成為父母的一大難題。網上資訊多於汪洋,家長實在無所適從(現?:父母不懂管教子女)。故此,計劃建議舉辦不同的專家講座,講述照顧子女的議題。例如父母之間應如何互相協助教導子女?什麼年紀才讓子女接觸電子產品?邀請兒童教育專家主講相關議題,澄清坊間常見的誤解,實能讓家長了解教導子女成長的方法。兒童的發展亦甚重要,本人建議邀請教育心理學家,教導家長辨識子女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並安排社工作專業的輔導。這些講座能讓家長接觸更多正確的教育資訊,令兒童在更理想的環境成長(以講座的細節論證成效)。
另外,此計劃亦可推廣社區的互助精神,盡早支援需要協助的家庭(主題句,論點二)。每個社區都有它獨特的資本,若我們能善用社區中心,凝聚東灣村的居民,便能築起互助網絡,盡早察覺需要協助的家庭(現?:福利機構未能發現需要幫助的家庭)。推行此計劃能讓區內居民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參加專家講座,除了可請教專業人士育兒的意見外,家長亦能互相認識。在傾談的過程中,認識彼此的家庭成員,或是互通資訊、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等,當日後出現難題時,他們便不必獨自面對,可與人分享真摯的感受,培養社區內的互助精神,支持對方(以講座的細節論證成效)。而義工團則發揮了守望相助的精神,當發現區內有兒童需要支援時,例如發現鄰里的兒童長期乏人照顧,或是在託管服務期間與孩子傾談時,得知其家庭急需支持,義工可以及早察覺,交由專業人士跟進。如此,一方面幫助了有需要的兒童,另一方面亦加強了社區凝聚力(以義工團的細節論證成效)。(圖4)
圖:資料圖片
顧問教師﹕胡詠怡老師
作者簡介﹕高考2A(中國語言及文化、中國文學),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語文同樂 第2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