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傳統的建築方法,能不用釘子、鋼筋就建成穩固的建築,說的是竹篾(粵音:滅)和榫(粵音:筍)接工藝。小四S班隨鄭正弦(香港南區官立小學,五年級,圖一)來到「建造業安全周嘉年華」,認識竹篾、榫接的古今用途。 竹篾即是把竹子表皮削成一條條的竹片,除可用來織器具,亦可把竹子、木材綁起來建成屋子、竹棚,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建築材料。建造業議會工藝科導師溫志良師傅(圖)說,天然的竹篾需用水浸軟後方能用作綁紮,天氣潮濕時容易腐爛,因此,現代竹篾轉用原膠粒或環保膠粒混和尼龍製成。正弦嘗試跟師傅學織竹篾手環(右手所持,圖一),雖然頻說「很難」,但他堅持完成,要把手環送給媽媽。 正弦左手所持的是用榫接原理製作的玩具,稱為「三通」。建造業議會木工科導師黎鴻澤師傅(圖)指古代建築大多以木材興建,以榫接方式把木構件凹凸結合,十分穩固。傳統魯班鎖由六個構件組成,稱為「六通」,而「三通」只有三個構件,需把構件以榫接組合成特定形狀。正弦愛玩模型、積木,第一次玩「三通」,不消3分鐘便成功組合構件,師傅亦大讚他聰明。看荍髡走~,他開心地說:「很新奇,未見識過不用膠水、膠紙就把配件『黏』在一起!」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