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學語言是教育的重要課題,牽涉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效率、文化傳承,甚至直接影響學童接受教育的權利。
文:樂施會
根據印度樂施會2015年的資料,奧里薩邦(Odisha)是印度東部一個貧窮的邦,全國四成、共62個部族聚居於此,分別使用29種語言,佔全邦人口約23%。他們的教育情G非常值得關注,部族平均識字率只有52.2%,遠低於奧里薩邦整體的73.5%;女性的識字率更只有41.2%,遠比男性的63.7%低;八年級及十年級學生的輟學率分別高達72.7%及77%,相對國家平均輟學率40.8%高;6至14歲的失學兒童比例更是全印度最高。
語言不同聽不懂 輟學率高企
輟學率高企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語言問題,所有奧里薩邦的學校都是以奧里亞語(Oriya)教授課程,但大部分部落兒童完全不懂奧里亞語,造成很大的學習障礙。學生上課聽不懂教師的話,又不明白課本內容,學習停滯不前,父母寧把他們留在家中或工作掙錢,也不想浪費金錢供他們讀書,結果造成高企的輟學率。
自2006年起,印度樂施會及伙伴機構倡議於當地學校推行多語言教育計劃(Multi Lingual Education,MLE)。奧里薩邦終在2014年將MLE政策擴展至全邦所有部族兒童,讓他們上學首5年能以母語上課,但在學校落實需時。至2017年該政策於約4000家學校推行,由說21種部落語言的教師授課。
在奧里薩邦的馬尤布漢傑縣(Mayurbhanj),其中一家學校有96名學生,當中90%是部落兒童。然而,學校每年只有10,000盧比(約等於1200港元)的政府撥款支持營運,包括支付教師薪金、教學資源、校園維修費,為學童提供書本等,資金相當不足。因為政府沒提供更多資金讓學校聘請教師,於是樂施會伙伴協助學校聘請一名語言教師,向一至三年級的學生提供母語教學。語言教師先用學童的母語一起唱遊、跳舞、玩遊戲、猜謎,用有趣生動和貼近當地文化的教學法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深受學生歡迎。當他們掌握語法和詞彙後,教師便以母語作基礎逐步加入奧里亞語及英語。除此之外,教師每日上課前會騎單車巡邏村落,確保所有學生都前來上課,又會與家長建立緊密關係,積極了解學生的困難,並提醒家長出席學校管理委員會(School Management Committee,SMC)會議,讓家長可參與學校的運作。
用母語唱歌玩樂 輕鬆教語法
推行MLE大大改善了奧里薩邦的學校收生不足、出席率低和輟學普遍的情G,有參與計劃學校的學生平均出席率由以往的30%上升至85%,甚至有其他學校學生特意轉校參加計劃。部落兒童不再逃避上課,反而熱愛學習,甚至立志將來成為醫生或教師。MLE適切地回應當地學童的需要,令他們重新看到學習的曙光。獲得教育是每人的天賦權利,政府有責任回應不同語境的教學需要,為每名孩子安排最好的教育系統。
[通通識 第4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