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禽流感陰霾揮之不去,本港3年內有7名H7N9患者,無接觸過禽鳥,只在內地到過街市或居於街市附近,感染途徑成疑。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近揭開謎底,抽驗廣州及香港家禽批發及零售市場的空氣,結果分別發現H5、H7及H9病毒基因,空氣懸浮微粒愈大,病毒亦愈多,且啟動脫雞毛機後亦較多發現病毒,反映禽流感潛在空氣傳播風險。
明報記者 梁杏怡
空氣微粒愈大病毒愈多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於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香港活家禽批發市場及廣州3個家禽批發及零售市場採集空氣樣本,以檢測空氣微粒中的禽流感病毒量,發現各市場空氣樣本都有禽流感病毒,分別有H5、H7及H9等,空氣微粒愈大,所找到的病毒愈多(見表)。研究人員在廣州一個可存一至兩萬隻家禽的批發市場,抽取了16個較大的空氣微粒(即大於4微米)樣本,14個驗出禽流感病毒基因,當中6個更分離出活性病毒,即仍存感染性,而16個較細的空氣微粒(即少於1微米)樣本中,只有1個帶病毒基因。
廣州街市10樣本全有病毒基因
至於另一個禽畜混合市場,16個較大空氣微粒樣本中,有15個樣本帶禽流感病毒基因,並有5個有活性病毒,當中3個屬H9病毒、2個同時有H5及H9病毒。另一個有10個雞檔的零售市場,10個較大的空氣微粒樣本中,全數有病毒基因,當中一個樣本有H9活性病毒。
在香港批發市場方面,13個空氣樣本中,6個驗出禽流感病毒基因,當中3個帶H9病毒,其餘3個未能分類,但沒有仍具傳播力的活性病毒。研究已於本月刊於歐洲傳染病期刊Eurosurveillance。
開脫毛機 空氣更多毒
內地疾控中心曾懷疑以高速轉動滾桶拔雞毛的脫毛機會將帶病毒霧化成水點。港大今次研究亦發現,在廣州批發市場的測試中,5次開動脫毛機時所收集的空氣樣本,均有禽流感病毒基因,另3次關閉脫毛機後收集的樣本則無病毒。參與研究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嚴慧玲分析,脫毛機開動時會產生更多空氣微粒,建議家禽從業員使用脫毛機時應做好戴口罩等保護措施,或改用其他方式為雞脫毛。
本港自2013年起共確診16宗內地傳入的H7N9感染個案,當中至少7宗報稱到過內地街市或住所附近有街市,但沒有直接接觸禽鳥。北京疾控中心一份2014年刊登的研究曾追蹤89名H7N9患者,14%並無家禽接觸史或無去過街市。
嚴慧玲說,市場環境樣本及食水、糞便樣本均曾發現禽流感病毒,以往已知病毒可經緊密接觸傳播,惟部分感染者報稱未去過街市或近距離接觸家禽,相信今次研究結果能解釋有關原因,並反映經空氣傳播禽流感的潛在風險。不過,她強調微細的粒子才能進入人體肺部,是次發現含病毒的粒子均相對較大,故對人的風險相當微,以往曾有實驗室研究證實禽流感病毒可經空氣在雞之間傳播,但雞透過空氣播毒給人的證據則仍待進一步研究。
早有研究證空氣雞傳雞
對於香港市場所檢測的病毒數目較廣州市場低,嚴慧玲說,香港的空氣樣本較為「乾淨」,相信是因奉行「日日清」政策,即活雞不留過夜,而內地一些市場所售的雞可過夜,且一個月才休市一天消毒,容易積存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