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距離單車節尚餘不足一個月,參賽車手最後衝刺之際,若受傷便功虧一簣。物理治療師建議參賽者鍛煉腰背的核心肌肉群,其中一個方法是平板支撐;劇烈運動後亦要盡快放鬆肌肉免勞損。從飲食茪滮]可提升表現,營養師建議補充水分、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後者可增肌肉耐力。
物理治療師李偉俊稱,騎單車有擦傷、骨折風險,更大挑戰是慢性肌肉勞損,因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背肌、髖關節肌肉、四頭肌(大腿前)及膕繩肌(大腿後)易繃緊。他舉例,四頭肌繃緊會令膝蓋軟骨受壓,髕骨筋鍵也會被拉扯。長期屈曲身體則會令前胸椎肌肉收緊,可致腰椎痛。
穩定車身靠腰椎肌肉
避免受傷的最佳方法是增強體質,騎單車靠腰椎肌肉穩定車身,宜重點鍛煉。李稱,平板支撐有助訓練腰背的核心肌肉群,即以手肘和腳尖撐起身體,身體挺直,腰部不要向下墜,維持10至15秒,稍作休息後再撐起。類似動作有側面平板支撐,以單邊手肘及腳尖撐起身體;亦可扭腰,將另一邊手臂放到身下。劇烈運動後,除了伸展動作,亦可借助滾筒按摩放鬆肌肉,減輕痠痛。
良好騎車姿勢也重要,初學者常犯錯誤包括上肢壓得過低,或手柄距離座位太遠令背部過度伸展,均可致腰背痛。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方家進稱,專業車手會配合人體力學訂製單車,除追求速度,也避免觸傷舊患。他舉例,若手柄低過座位,風阻細,速度快,但腰部受壓;手柄高過座位則可減腰部負荷。
倘借車應調校合適高度
若比賽當日向大會借車,他建議參賽者坐上單車後用腳Z踩腳踏,若腿剛好伸展垂直,高度便算合適;騎車時用腳掌中間最闊的位置踩腳踏,雙腿便可微曲。臀、膝及腿在施力時成一直線,可減勞損和受傷風險。另要檢查單車安全,包括腳踏和座位有否鎖緊、手柄有否側向一邊、煞車掣有否失靈,以及車胎是否夠氣等。
賽前應多攝碳水化合物
此外,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建議參賽者賽前調節飲食,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單車賽的熱量需求大,55公斤女士若要在117至130分鐘內完成50公里,需1158至1287千卡能量;惟成年女性正常每日攝取卡路里不過2000千卡,若不補充,可致脫水或乏力。
運動員流失相等於體重2%水分便會令運動表現下降,比賽期間應每10至15分鐘喝水或運動飲品(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