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涉及12名護士的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件昨日判刑,首名被告吳幗敏由代表律師求情時稱,事發時僅正式執業一個多月,已被委以「當值負責護士(Shift in charge)」,需承受大壓力,今次非推卸責任,而是資歷太淺。有資深護士稱,此崗位一般由最資深護士擔任,出道一個多月經驗太少,反映人手不足易出問題。
處理突發事 資深護士:入職一月難勝任
有前胸肺科資深護士表示,每更都會安排一名護士擔任「當值負責護士」,負責處理突發事件,如病人跌倒、家屬投訴等,亦會應對醫生查詢或向高級護士長報告,一般會由最高級的護士擔任,夜更多數只有一名註冊護士,即使只有數月年資亦可能需要上任,但遇重大事件需報告給值夜的「總巡」資深護師。
該護士表示,入職一個多月實在經驗太少,至少做滿半年才勝任做夜間當值負責護士、3年年資才適合做日更當值負責護士,現時公立醫院人手緊張,令護士培訓更難。該護士又稱,除牌已令護士留下陰影,她擔心此事會影響士氣,認為應訂明造口處理的指引,以及檢討病房人手編配。
夜間曾安排資淺者頂上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美鳳稱,各病房對於誰擔任當值負責護士的安排也有不同,「若個個(護士)也是一個月(年資)也沒有選擇」,她稱曾見過在夜間安排新入職護士做此崗位,亦有病房為訓練「醒目」護士,讓其擔任此崗位。
護協主席李國麟表示,當值負責護士應由經驗較豐富的護士長出任,該會去年調查顯示並非每更有護士長出任此崗位,情况不理想,質疑乃青黃不接,醫管局有責任解決。至於有律師質疑護士欠培訓,李國麟說一般課程已教護士分辨永久造口及臨時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