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元梓住在北京一處普通民居,有一隻白貓陪伴,十分聽話,她一叫「貓貓」,白貓就跳到她膝上。樓下有個公園,天氣好時,保母會用輪椅推她下樓「遛彎兒」(散步)。她在家中用拐杖走動,頭髮花白,早幾年還染髮,近幾年也不染了。
聶元梓生於河南一個醫生家庭,原名「聶元子」,因被指「像日本人的名字」,就改名「元梓」。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的盧溝橋事變,17歲的她隨二姊到山西,投身中共元老薄一波(薄熙來之父)主持的「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加入旗下的「學兵隊」,在那裏認識了在太行區黨委任職的杜潤生。
1940年,聶元梓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與習近平母親齊心是同學,當年和習家住得很近,「在山頭上可以打招呼」(延安的窰洞式民居,每戶是一座「山」)。因習父習仲勳身居高位,聶出獄後,習仲勳與夫人常居廣東,雖然齊心現時也偶然會在北京,但聶說與她並無來往,「不方便,也沒必要」。
月領6000元 醫療費全免
聶元梓1986年獲釋後寄居在姊姊家,直到2004年,經曾任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主任的杜潤生向自己學生、時任北京市長王岐山反映,王「特事特辦」才批出一個單位給她,一直住到現在。按資歷,她原可享受離休待遇,但因被「雙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無法享受,她多次寫信給歷任中央領導人,要求改善待遇。現由民政局每月發放生活費,原本每月2400元(人民幣,下同),後加到4000元,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再加到6000元,醫療費用亦100%報銷。
聶元梓最介懷的是未發給她抗戰老兵勳章,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2015年的70周年都沒有,她為此也曾多次上書,但都未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