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輕配樂師在村屋沐浴時懷疑觸電身亡,其室友表示早前下雨日子經常跳電掣,又指曾在廚房的水龍頭「觸電」。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指出,該村屋內應該有電器或電線損壞引致漏電,並且產生過大電流,才會觸發漏電斷路器跳掣,故一出現跳掣便應盡快安排電工檢查全屋電力裝置,估計涉事村屋已漏電一段時間。
估計地線誤駁 電力傳到花灑
他表示,電力裝置漏電時,電力原本應該透過地線傳到地面離開,但估計此案可能因屋內有地線接駁錯誤,駁到沒接地的水喉,電力沿地線、水喉傳到花灑,最終電死正洗澡的死者;亦可能有破爛的帶電電線接觸到浴室的濕地板或濕毛巾等,導致死者觸電。
戶外電線易破損 遷舊樓應重鋪
張星煒看過現場照片後表示,屋外架空電纜連接涉事村屋的電線外露懸空,接到村屋牆身的電線亦有部分沒有固定,日曬雨淋或遇到意外時十容易破損、扯斷。張指出,室內電線膠面會因老化爆裂,故建議遷入舊樓時,最好先將全屋電線重鋪及執漏。
保育專家:文物翻新水電不昂貴
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指出,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必須定期維修保養,亦應重鋪水電,否則成為危樓或發生意外,會影響建築物的社會價值。他表示,為歷史建築翻新水電等並不複雜或昂貴,只要裝修時花點心思,令工程不影響原有設計及可以還原,一般都能符合保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