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5對中國甚至國際來說都是多事之秋,以下嘗試用概念貫穿。
■2015年中國大事
●改革開放
◆社會改革
(1) 取消一孩政策 圖緩人口問題
2015年10月下旬,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全面取消一孩政策,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2016年1月1日起實施。「一孩政策」實施30多年,被指違反人權,亦造成未來勞動力下降、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問題。五中全會亦通過「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年)的建議稿,提出至2020年消除全國約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問題。
(2) 管理體制漸現落後
改革開放後,城市化急速,但整體規劃、管理水平落後,釀成多宗「人禍」。6月1日,載有454人的客輪「東方之星」在長江遭遇龍捲風翻沉,442人死亡。外界批評拯救工作慢,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錘定音﹕救援及時。官方認為事故因天氣引起,船長應變不足也有責任。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國際違規存放700噸劇毒氰化鈉(即山埃)的倉庫爆炸,165人死亡。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區附近的泥頭堆填區崩塌,泥土傾瀉掩埋多幢建築,初步斷定涉泥頭堆填區違規作業。
◆政治改革
(3) 反貪保政權穩定
2014年起中央政府於海外展開「獵狐」行動追捕逃亡貪官,於國內則繼續肅貪「打虎」,多名黨、政、軍大員被調查定罪。如前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涉嫌泄露國家秘密、濫用職權和受賄,2015年6月被判處無期徒刑;上屆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涉嫌嚴重受賄,7月被即時開除黨籍。10月中,中共中央頒布被喻為「史上最嚴」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兩部法規。截至11月中旬,31個省自治區市共有59名副省級以上的幹部被查處。
◆經濟改革
(4) 善用互聯網
近年中國製造業和出口總量持續下滑,2015年第三季更「保七」失敗,是2009年以來的新低。經濟要轉型,總理李克強3月在人大會議宣讀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推動「互聯網+」,其後「十三五規劃」亦提出中國未來5年要「拓展網絡經濟空間」。
(5) 暴力救市
2015年6月12日,內地股市上證綜合指數創出近7年高位,3日後急轉直下,至8月累積暴跌近35%。總理李克強7月4日曾決定「暴力救市」,更出動公安搜捕「惡意沽空」人士,外界認為中國金融改革走回頭路。
●綜合國力
◆政府管治
(6)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跨國╱區域經濟合作概念。3月中央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提出「一帶一路」的方向,新疆和福建是兩個核心區域,全國18省份參與其中。另約6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響應,涵蓋約44億人口,估計經濟總量約達21萬億美元。
(7) 兩岸關係
11月7日,馬英九(左)與習近平(右)以台灣與中國領導人身分在新加坡會面。雙方肯定應繼續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經濟
(8) 人民幣入SD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11月30日宣布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簡稱SDR)貨幣籃子,意味人民幣被廣泛使用及流通。
(9) 主權爭議
10月27日,美國派驅逐艦「拉森號」進入南海渚碧礁12海里範圍內巡航,中方不滿。11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中國停止在有主權爭議海域造島,中方反稱他國無權干涉。
(10) 阿里巴巴收購南早
1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出資20.6億港元,收購香港最大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集團資產,稱要讓國際聽見不同於西方媒體視角的「中國的聲音」。有評論則擔心香港媒體陸續被中資收購,會影響香港的新聞自由。
(11) 亞投行成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2月25日正式成立,創始成員國共有57個,將於2016年1月16日營運。世界發達經濟體除美國和日本外,幾乎全數加入,分析稱中國欲藉亞投行提升國際經濟話語權。
◆軍事
(12) 軍隊改革及大閱兵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9月3日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紀念(圖12),包括普京、朴槿惠等多名外國領導人出席,但美國和不少歐洲元首杯葛。習近平於閱兵時宣布裁軍30萬,2017年底完成,此外將推行軍備現代化。12月底國防部證實中國正在建造第2艘航空母艦「山東艦」。
■2015年國際大事
◆外交
(13) 習近平出訪多國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多國包括9月到美國國事訪問,10月訪英,獲英方高規格接待(圖13),雙方達成多項經濟合作協議,為英國帶來超過300億英鎊的「訂單」及投資。
◆科學與科技
(14) 屠呦呦奪諾貝爾獎
現年84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憑茯蒫o青蒿素以治療瘧疾,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該獎的本土女科學家。(圖14)
◆國家形象
(15) 霧霾困京城
2月28日,央視前女記者柴靜推出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熱議;該片後被封殺。2015年中國多個城市依然困於霧霾,北京12月8日首次發出最高級別的紅色霧霾預警,幼園小學等停課。官方認為燃煤是元兇。
(16) 維權人士被判刑
2015年7月起內地大舉拘捕維權律師和相關人士。被扣押19個月的律師浦志強,12月22日被判煽動民族仇恨及尋釁滋事等罪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浦志強案和因「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二審被判刑5年的記者高瑜案,被國際輿論視為中共打壓人權的案例。
●國際協作
◆環境
(17) 氣候峰會
12月12日,全球195國及歐盟領袖於法國巴黎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1)一致通過《巴黎協議》承諾減排,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定調。發達國將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援助,協助發展中國家採用潔淨能源。(圖17)
◆公共衛生﹕防疫
(18) 5月20日,韓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發現首宗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又稱新SARS)個案。有感染者經香港過境前往廣東惠州,香港衛生部門須追蹤同機密切接觸者,並強制隔離觀察,韓國當局防疫鬆懈惹來非議。韓國保健福祉部宣布疫情在12月24日結束,共186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近1.7萬人接受隔離。
◆人道支援
(19) 敘利亞難民危機
敘利亞內戰未息、極端組織ISIS國內肆虐,民眾逃亡,觸發歐洲爆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聯合國難民署12月公布,2011年至2015年11月有近100萬名敘利亞難民向歐洲尋求庇護,整體登記成難民的敘利亞人逾400萬,分佈於北非、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土耳其、歐洲等地。但難民湧入歐洲同時致排外思想抬頭。9月,敘利亞小童伏屍沙灘的照片震驚全球,歐洲各國態度軟化,同意接收難民配額。德國總理默克爾當選美國《時代》雜誌「2015年度風雲人物」,讚揚她在難民危機中彰顯大愛精神,具堅定信念及領導力。(圖19)
(20) 聯合國70周年
2015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聯合國發展峰會9月25日在紐約總部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撥款逾千億港元,包括注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以援助最不發達國家。(圖20)
(21) 尼泊爾地震
4月25日,尼泊爾中部發生8.1級大地震,首都加德滿都受重創,多座古蹟倒塌,珠穆朗瑪峰發生雪崩,共令約9000人喪生,2.2萬人受傷,國內逾800萬人受災。國際社會和人道組織紛紛伸出援手。
◆經濟
(22) TPP成立
由美國和日本牽頭、12國組成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在10月5日初步達成協議。TPP協議目的促進亞太區經濟一體化、消除貿易壁壘,有分析指TPP意在圍堵中國。
◆國家安全
(23) 維護全球安全
「伊斯蘭國」(ISIS)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在2015年升級,年內繼續綁架和殺害人質,受害者包括日本記者後藤健二、湯川遙菜,以及中國公民樊京輝。12月初ISIS在網站上發布普通話聖戰歌,外界擔憂ISIS意圖在中國招兵買馬。法國巴黎於11月遭遇ISIS成員策動恐怖襲擊,震驚全球,促使美國、法國和中東國家加強對ISIS佔據地的空襲。俄羅斯也加入「戰團」,但被指令國際局勢更混亂。(圖23)
(24) 伊朗核危機
6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7月14日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伊朗將放棄部分核計劃,西方亦會逐步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2月15日宣布結束對伊朗核武的調查。
(25) 日本安保法爭議
日本參議院9月19日通過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支持者認為安保法案有助增強日本的國防能力,反對者則指法案將會破壞日本的和平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