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郊野公園是市民的休閒好去處,每年有超過1100萬人次到訪,但同時製造大量垃圾,根據環境局數字,去年在郊野公園收集到的垃圾便有3800公噸。漁護署昨展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活動,鼓勵郊野公園的遠足者把垃圾帶走。為培養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習慣,漁護署率先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馬鞍山郊遊徑、大欖涌郊遊徑、香港島龍脊和大嶼山鳳凰徑第三段等5個試點,本月開始移走主要出入口位置以外的垃圾箱,為期一年。 漁護署:垃圾箱鼓勵更多人丟垃圾 漁護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陳靜嫻稱,上周五起已移走該5個試點共40個垃圾箱,並會在原設垃圾箱的地方豎立標語,提醒遊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陳靜嫻稱,垃圾箱鼓勵更多人丟垃圾,部分位置的垃圾更多得滿瀉,但在移走垃圾箱後環境變得更潔淨。陳又解釋,工人清理郊遊徑的垃圾箱相當費力,她以清理鳳凰徑第三段垃圾箱為例,工人每次要用擔挑背負28公斤重的垃圾走4至5小時,若不再設垃圾箱,多出來的時間可用來修補設施。 黃錦星籲遠足者帶可再用物品 環境局長黃錦星昨出席活動啟動禮,呼籲遠足者把自己的垃圾帶走,避免留在郊野公園。遠足前做好準備,帶備可再用的水樽、食物盒、毛巾等,盡量少用一次性的物品。黃錦星指出,在郊野公園的丟棄物,例如紙巾、膠水樽、食物包裝、發泡膠容器等,容易被風吹到山坡、河谷、水塘、海岸等地方,難於清理;在郊野公園棲息的野生動物亦有可能把垃圾箱以至回收箱翻開,尋找食物;因此,丟棄物不單影響郊野環境和景觀,亦影響野生動物的習性。 漁署5年減近500垃圾箱 漁護署將在試驗地點掛上橫額和張貼海報加強宣傳,並派出自然大使,提醒遠足者把垃圾帶離郊野公園才棄置。同時,郊野公園護理員會加強巡邏執法,密切監察試驗地點的衛生情G,並蒐集數據以便日後檢討計劃成效。漁護署自2010年開始已逐步減少郊野公園的垃圾箱,數量由該年的2870個下降至去年的2385個,減少了近500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