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京攜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成功。雖然在電視上看到,在北京鳥巢外面跳舞的大媽和玩耍的遊客都很興奮,但這算不上欣喜若狂。
14年前,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當天晚上,全北京瘋了,滿街都是車都是人,車見車就按喇叭,警察也不管,人見人就揮旗子就喊,不管男女,恨不得就撲上去擁抱kiss,那才叫欣喜若狂。
14年前 撲上去就擁抱kiss
為什麼這次申冬奧會成功沒有欣喜若狂?
我想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邊際效應遞減,這是個經濟學原理,比如一個人能吃5個火燒,吃第一個時美味無比,吃第二個也很爽,但吃第五個就撐得慌的了,要吐了,效益遞減了,最後成負效應了。這些年我們也辦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了,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前兩天又發了兩顆北斗衛星,無人機也出口管制了,也對外技術封鎖了,我們興奮點提高了,如今來了個冬奧會,小意思啦,普大喜奔不起來了。
奧運場館幾乎沒用過
第二個原因是許多人對冰雪運動玩得少,每年只能玩三兩月,這樣就high不起來。和跑跑步打打球相比,冰雪運動花錢多,滑冰要有冰場、冰鞋,滑雪要開車往郊外跑,都得花錢,莫如涮涮火鍋喝點小酒更接地氣。在申冬奧會上,咱的籃球男神姚明就很謙虛,說對冰雪運動不在行,要向速滑冠軍楊揚請教。想想吧,多虧姚明對冰雪運動不high,他那身板,要是摔冰面上,砸一大坑,可怎麼得了?那時候保險公司就來了,壽險賠姚明的醫藥費,財險賠場地的修理費,堨~都得花錢……開玩笑了。
其實,這回對北京辦冬奧會,不僅沒欣喜若狂,還有人不高興了。一個東北哥兒們就說,為什麼不讓哈爾濱申辦,亞布力那雪多棒!
確實,北京申辦冬奧會,張家口崇禮那山上,有的年份雪挺大,藍天白雪,帶勁。但有的年份雪就少,少得連山都蓋不住。如果2022年遇到這樣的年份,只好人工造雪了,那得多大的成本?但為什麼還要讓北京冒這麼大的風險去申辦呢?我想,還是成本問題。
幾年前,在「北京奧運的總開銷」座談節目中,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透露,北京奧運會的總投資折合約420億美元。這麼巨大的投資,場館建設佔了最大的部分。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完成後,除了鳥巢和水立方還經常有些活動外,還能得到一些商業經營收入和公共財政援助外,其他那些場館,如皮划艇場館、沙灘排球場、自行車越野賽場地、棒球場等,在2008年後就幾乎沒用過,也不知道這些場館的維護費從哪來?
有兩三千萬人口的北京還這樣,人口愈來愈少的東北,如果真辦了冬奧會,完了後,不是麻煩更大了嗎?還是讓北京背茬o麻煩吧。
在國際上,奧運會的開支扶搖直上,頻頻超過預算:英國倫敦預計2012年夏季奧運會開支為38億美元,最終卻超過180億美元。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預計開支120億美元,最終達到510億美元。北京奧運會總投資折合420億美元,是希臘的4倍多,是悉尼的5倍多。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了1976年奧運會,欠下27億美元的債務,超支1250%,花了30年才還清。
能造出原子彈 但不能讓人民吃飽飯
舉辦奧運會到底是為什麼?人們發現,國際奧委會幾乎不會選擇那些聲稱要厲行節約的城市作為主辦方,相比於一座舊球場,國際奧委會更青睞一座全新的球場。而當地奧運組委會往往和建築公司、工會、設計公司、投資銀行穿一條褲子,它們要的是私人公司的收益與開支,而不是公共利益。
可能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禍害,美國波士頓剛剛宣布放棄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在2022年冬奧會申辦時,經過議會或公民投票,波蘭克拉科夫、瑞典斯德哥爾摩、德國慕尼黑、瑞士莫里茨、挪威奧斯陸、烏克蘭利沃夫——他們都撤了,只剩下中國北京和哈薩克阿拉木圖了。
以咱中國現在的國力,甭說辦一屆冬奧會,就是辦它三五個也沒問題。但關鍵是,能否節儉地、市場化地操辦,而不用政府財政支持,不浪費納稅人的錢。就像朝鮮,也許可以舉國之力造出原子彈,但要讓人民吃飽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國已經超越了以奧運會為契機,舉一國之力發展一地基礎設施的發展階段。遵照常識就好,切莫欣喜若狂。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